智学园地

发布时间:2025-11-19 期号: 1875期

 

  ■ 学有妙招

  三步破解“题目一错再错”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吕 端

  备考阶段,部分考生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错题已经订正,可下次遇到相似题目时还是会做错。其实,想要彻底解决错题一错再错的问题,考生要做好“改、析、复”三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高效改题——简化记录,聚焦过程

  部分考生把大量时间花在错题本的排版、画图上,过度追求错题本的美观度。还有些考生的改错过程停留在“题目+正确答案”的机械搬运阶段,遇到错题后随手抄下题干,再照着标准答案把解题步骤抄一遍。这种“机械抄题式订正”既浪费时间,又无法解决错题背后的核心问题。

  高效改错的关键在于“简化记录,聚焦过程”。比如,考生在语文古诗文默写中出错,不用在错题本上抄下整句诗文,只要在错题本中标注“篇目+易错字”即可。再如,考生订正道德与法治学科错题时,无需抄录完整题目,仅在错题本上记录题目来源、关联考点与错误原因即可。按照这种方式改错,考生既能避免因机械抄题浪费时间,还能强迫自己“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标准答案。

  深度分析——深挖错因,告别复错

  不少考生认为难题才值得整理,在整理错题时只聚焦难题而忽略简单题。事实上,初中学考80%的分数来自基础题和中档题,考生在简单题上一错再错比不会做难题更影响成绩。考生订正错题最重要的一步是用几个关键词标注错误的根源及其类型,不要笼统地写“粗心”或“不会”。

  常见错误类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知识型错误,如考生混淆了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第二类是习惯型错误,如考生在数学题中计算跳步,导致出错;第三类是思维型错误,如考生在语文阅读题中面对“修辞手法”的提问答成了“中心思想”。

  定时复盘——重做错题,确保真会

  不少考生整理完错题本后就再也不看,这是对错题本价值的最大浪费。错题的价值在于“反复利用”,考生精心整理的错题本不应被“束之高阁”。

  对此,考生可通过“定时重做+分层筛选”的方式养成高效复盘的好习惯。例如,考生可在每周日晚花20至30分钟把本周的错题重做一遍。考生要注意,重做错题并非看一遍即可,而要真正动笔作答。对于很多题目,考生看起来会做,但实际动笔时却容易出错。重做错题后,考生可在做对的题目旁边画个“√”;若考生连续两周重做某一道题均正确,说明已真正掌握该题对应的知识点,即可将此题划掉,后续复盘时无需再看。面对做错的题目,考生可在旁边画个“△”,标注“二次错误”并重新分析错误原因。若此次错因与首次一致,考生要重点关注相关问题,攻破这一薄弱环节。

  

  ■ 素材储蓄罐

  命题作文:成长路上,总有一处风景不经意间闯入你的视野,或壮丽,或寻常,它们或在你心中激起涟漪,或照亮了你的迷茫,或坚定了你的方向。请依据你的亲身经历,叙写那处风景如何照亮你的内心,以“那处照亮我的风景”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为帮助考生将“那处照亮我的风景”从笼统场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具体画面,同时让作文兼具情感温度与思想深度,笔者挖掘了多维度的素材。在使用这些素材时,考生可围绕“风景”的具象特质(如场景细节、感官体验)和“照亮”的核心内涵(如治愈心灵、启发成长、给予力量)展开细节延伸,补充自身的真实经历与独特感悟,让“那处风景”既有鲜明画面又有深刻意蕴。

  主题一:坚韧生命

  素材载体:石缝间的蒲公英

  竞赛失利的阴霾笼罩着我,让我深陷迷茫困顿。直至那日,我遇见了石缝间那株蒲公英——它嫩黄的叶片如举起的小手,在坚硬的水泥缝隙里倔强地舒展、生长。过后数日,我再次驻足,它的黄花已化作毛茸茸的白球。一阵风起,那些小伞般的种子轻盈地飞向天空。我望着那片闪闪发光的绒毛飘远,胸口的巨石仿佛也随之消散。原来,一时的困顿从不是绝境,而是在困顿中找到希望,再将希望播撒向更远方的起点。

  主题二:时光沉淀 

  素材载体:老街的晚霞

  暮色四合,我漫无目的地踱进老街。夕阳正缓缓下沉,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光线斜斜地穿过斑驳的瓦檐,洒在青石板上,仿佛为这条老街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炊烟袅袅升起,与霞光交融在一起,空气中飘散着饭菜的香气和淡淡的柴火味。站在街口,望着这幅安宁的画面,我连日来因学业压力而焦躁的心忽然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抚平了。这条被晚霞温柔笼罩的老街照亮了我迷惘的内心。我意识到,真正的富足从不是疲于奔命追逐,而是懂得在时光里安守一份从容。老街虽不似新街那般喧嚣热闹,却以它沉淀的安宁,藏着最治愈的力量。

  主题三:历史回响

  素材载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那年初冬,我伫立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斜阳将断柱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痕。伸手触碰冰凉的汉白玉,指尖划过弹痕与焦痕,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触摸的不是石头,而是一段依然在疼痛的历史。风穿过残破的拱门,呜咽着诉说那场大火的灼热。那一刻,自身所有的烦扰,在这沉甸甸的历史面前,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片废墟是位沉默的老师,它教会我铭记——铭记曾经的历史,更铭记坚韧的力量。

  主题四:残缺之美

  素材载体:带着裂纹的青花瓷瓶

  老师的案头放着一尊带着裂纹的青花瓷瓶,一道清晰的裂痕从瓶口蜿蜒至瓶腹,我曾为此惋惜,觉得它毁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直到某个午后,阳光恰好掠过瓶身,我突然发现——那些沿着裂纹折射的光影,竟在墙上绘出了比原初花纹更动人的图案。老师见我驻足,温声说:“这是‘开片’,是窑火赋予它的生命印记。”这裂痕勾勒出的风景让我顿悟:我们总在追求无瑕的完美,却忽略了残缺本身或许也是另一种圆满。

  本期主持人: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宋子申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 萍

  

  ■ 开卷有益

  《累了先“躺”会儿》

  梁实秋  著 海南出版社

  本书选取梁实秋《快乐》《闲暇》《睡》等50余篇散文,这些散文文字朴实流畅、风趣有味,充满人间烟火气。读者静心品阅这些散文,用心感受其内涵,便能于字里行间品赏生活本真、体味生活真谛。

  推荐理由:当下,“内卷”渐为常态,梁实秋的《累了先“躺”会》看似闲散,实则暗藏生活辩证法的精妙。当现代人被“996”与KPI紧紧捆绑、喘不过气时,梁实秋笔下的文字却轻巧地撕开一道裂缝,留下这样的警醒:“闲要闲得有滋味,忙要忙得有价值,这样才像一个人。”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汪 诘  著 海南出版社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去往未来……

  对于这些疑问,你或许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跟随作者的笔触,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个你曾以为深奥无比的理论,也将融入一个你曾以为奇妙得难以理解的世界。

  推荐理由:这本书与传统科普书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像一本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或是一本比小说多一份“科普”质感,比传统科普多一丝“小说”趣味的独特读物。读过此书,你对这世界的看法也许会大大改观。潮起潮落、斗转星移——这些司空见惯的大自然现象在你眼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