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让密云师生跑得更科学

发布时间:2025-04-09 期号: 1837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邓菡  通讯员 赵长顺)平均心率154次/分钟、平均热量消耗58大卡、运动强度达到76%……在北京密云区果园小学的大课间,操场一侧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各班学生跑步时的运动监测数据。学校体育教师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学生的锻炼强度。

  近日,密云教委研究如何以跑步为切入点,推动北京“体育八条”的深入落实,进而带动全区构建中小学“大健康”教育格局。

  “北京‘体育八条’提出,学校要组织开展教师、学生全员参与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年级、不同距离的跑步活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密云区教委副主任尹玲玲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数字手段让师生跑得更科学。”

  密云区校园里的跑步运动负荷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根据“群体密度、个体密度、采集频率、最大心率、个体密度合格率、运动强度”等指标,确保学生跑步锻炼达到新课标运动负荷评价要求。“借助设备强化运动负荷监测,能够对学生进行分层锻炼、分段进阶,提高锻炼的实效性。”果园小学体育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密云区教委还聘请了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多名专家,对大课间跑步进行优化设计。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密云区将大课间跑步划分为“传统跑、强度跑、放松拉伸”三个阶段,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每月增加一次以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主的大课间体育竞赛。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学生正常运动的负荷强度,又能提升其运动兴趣和主动性。

  大课间跑步新评价指标发布以来,密云区中小学开启了集体跑步新模式的探索。记者了解到,目前密云区各校按体质和年龄段将学生分组,设定不同的运动目标,长短结合、快慢结合,科学调整学生跑步距离和运动负荷;同时,将大课间集体跑步成效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