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才计划”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5-04-02
期号:
1833期
本报讯(记者 安京京)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该计划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实施十余年,全国累计培养学生1.1万余人,其中,北京地区累计培养英才学生2500余人。
“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学科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学生培养周期为1年,在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报名参加下一年度培养。据悉,“中学生英才计划”每年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高校,在科学家指导下参与科研相关活动,促进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打造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
此次印发的《管理办法》强调了非功利化,鼓励学生体验真正的科研过程,形成研究报告,但不以做出课题成果为唯一目的,强调学生参与培养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对科学的兴趣和挑战。该计划采用“名师带高徒”模式,英才导师将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并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锻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科研兴趣。
据悉,“中学生英才计划”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培养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初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年终评价。三段评价分别在第一季度末由英才导师对学生的培养状态、课题情况给出初期评价;在年中由省级管理办公室联合培养高校组织学生中期汇报;年底由省级管理办公室协同培养高校,从科学兴趣、学科知识、创新科研潜质、综合能力等维度全面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