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课堂

发布时间:2025-01-08 期号: 1821期

 

  ■教育笔谈

  编者按:期末考试已临近,但仍有学生常感到学习缺乏动力。这是怎么了?如何才能提起精神行动起来?本期,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教师赵雨佳从案例入手分析学生缺乏动力的原因,并给出了改善方法。

  

  学习缺乏动力怎么办?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赵雨佳

  

  案例一:持续性地缺乏学习动力

  小宇同学从小就对学习不感兴趣,每天早上不情愿地被家人叫醒时,他常在心里想:今天又是一天的学习,真没劲。生活中,他对学习充满抗拒。在学校,身旁的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地回答问题,小宇却总是心不在焉。只有老师讲到有意思的小故事时,他才会短暂地将注意力放在讲台上。其他时候,他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窗外,幻想着手机游戏里的角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总是糊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小宇常想像其他同学那样努力地投入学习,可动力往往只持续于开学的前几周,很快就又故态复萌。

  

  案例分析

  小宇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缺乏专注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长期沉迷手机游戏,让他的大脑只能接受直接、强烈的乐趣而无法沉浸在40分钟课堂中。归根结底,小宇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学习动力。

  在谈提升学习动力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谈谈学习的意义。

  面对喜欢的学科和知识,我们往往会乐在其中,为了解更多新知识也会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自发地进行探索,有了更多收获后,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而面对自己没那么喜欢的知识领域时,学习就会变得不太有趣,我们常常会感受到枯燥乏味,甚至痛苦难耐,最终导致学习困难。这些现象都很正常。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知识背景,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知识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不同。

  那么,面对没那么感兴趣的知识,如何调动起学习动力呢?要调动起学习动力,探索学科知识的价值很重要。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学这类知识对我有什么价值?如何让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紧密相关?在哪些生活场景中,这些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价值,才能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而主动地去探索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开始学习的第一步。

  

  案例二:间歇性地失去学习动力

  小黄是个努力上进的学生,进入初三后,她斗志满满,想要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初三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发挥失常让她倍感沮丧。回想起考前的刻苦复习,她心里充满了疑问——为什么这么努力,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日复一日,小黄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在独自学习的夜晚,她总是以泪洗面。小黄想到身边的一些同学甚至没有自己这么努力,却考得很好,她的自尊心让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开始不愿和他人交流。如果努力了成绩也没有提高,那还不如放弃,这种心态让她在学习上越来越焦虑,成绩也一落千丈。

  

  案例分析

  小黄学习动力的下降来缘于考试失利的打击。她的自我要求很高,一开始的学习动力也很强烈。然而,努力了很久却得不到回报,这种心理落差让她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开始缺乏信心。学业的困局也造成了小黄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情绪的波动,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压力让她心里倍感煎熬。小黄长时间地陷入沮丧和焦虑,最终的结果是丧失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勉强应付学习任务或者干脆逃避不完成,不愿再付出努力。

  

  提升学习动力三步走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我们往往希望迅速看到努力的成果,然而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绩提升的背后其实是一整套方法与思维体系的搭建。初三复习阶段学习的难点在于其综合性,我们不仅需要在知识层面整合贯通,还需要调动知识、灵活运用,这决定了我们的学习不可能立刻见效。

  因而,面对短暂的失败,我们需要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初三阶段的学习任务。对自己合理定位,不好高骛远,我们要相信持续的努力一定会带来收获。考生忽略过程一味追求结果,往往导致在学习中一知半解,反过来又会对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经过初三一年的持续学习以及一模、二模两次大考的适应和调整,持续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像登台阶一样厚积薄发,终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正确对待同侪压力

  小黄同学失去学习动力的另一原因是陷入了与同学的比较之中。与他人进行比较竞争,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准确的自我认识,也可以激发学习动力,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增加心理压力。

  如何将关注点从“他人视角”转到“自我关注”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题。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实现自我,通过这样的视角转换,我们更能获得来自自身内部的力量,以内驱力来驱动自己不断进步。

  寻求外部支持

  在学习中存在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老师不仅拥有专业的知识,同时还有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学生。我们可以与老师一起分析自己的问题,是课程难度、个人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在明确原因之后,我们再与老师一起制订实际的行动计划,包括如何实现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老师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你的学习困境,帮助你重新点燃对学习的热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