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市教委日前印发《北京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鼓励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发融入北京特色的优质美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做好多样化、个性化供给。
此外,各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要面向全体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美育专题培训,面向艺术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专业培训;优化北京市大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区域布局,评选认定5个示范区、370所美育示范校;到2027年,本市将打造一批优秀美育实践品牌,建设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推出一批“数字美育示范实验室”。
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公共艺术课程2学分的研修要求,支持高校打通校际课程互选平台,实现学生跨校选修美育课程,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阶段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注重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高校要加快建设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本市将遴选一批师范生美育实习基地,遴选一批基础教育美育名师作为实践导师进行指导。本市还将定期举办市级艺术教育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鼓励各区建立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形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成长共同体;成立北京学校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服务支撑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各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展演展示活动。本市将定期组织“美育润京城学生艺术实践周”,采取多元展演形式搭建乡村学生专场展演平台。初、高中按国家要求,将艺术类科目纳入考核范围。高校注重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对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的评价。同时,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作用;鼓励推动各区、高校建设区域性数字美育体验中心,利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批“数字美育示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