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邓 菡)中国空间站的组成和特点是怎样的?想要上天,首先就要以每秒7900米的速度克服地球的重力场。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惊人的速度?科幻小说中的“人造人”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科技创新中心近期邀请行业多位知名专家,连续举办了三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让学生在线上相互学习与探讨,探索属于未来世界的多种可能。
为激发起始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该校初一年级科技专场分别邀请科普与科幻作家、北京科协科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凌晨和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委员会主任星河两位主讲人,他们分别以《奔赴星辰大海——离开地球的N种方式》和《什么是“赛博朋克”——虚拟现实与网络科幻》为题,为学生们进行了两场科幻教育讲座。
初三年级举办的则是一场院士专家讲座,此次邀请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焦维新。焦教授以《载人航天与空间站》为题,为同学们历数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介绍宇宙飞船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既有精确到毫厘的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又有和同学们课内学习息息相关的物理学科相关知识的普及。
“听完这次讲座,我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火箭发射过程有这么多门道,宇宙中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现象和知识,这都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很匮乏。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早日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该校学生石浩成在听完此场讲座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悉,为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广中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开展科普进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等行动,将科学精神贯穿实践活动,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融入校园生活,激励全体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