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胡梦蝶)“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培训花样翻新、不断变种,对此,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着力破解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的预防难、发现难、查处难等问题。
对于如何破解“预防难”问题,《意见》指出,重点场所和重点网站的防控很有必要。培训场所作为开展校外培训的必要物质条件,是防范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隐匿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商务楼宇和出租房屋等场所的违规培训时有发生,要严防这些场所。同时,管好培训的提供方也是防范减少违规行为的关键所在。培训的提供方主要包括机构和人员两方面。在机构方面,有关部门可对转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加强跟进指导,紧盯托管服务、违规组织竞赛、中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等相关机构,禁止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在人员方面,有关部门可加大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违规培训的查处力度,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裁减人员的就业帮扶。此外,防治违规培训行为离不开学生及家长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相关教育部门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不参与、不组织、不支持违规培训。
准确把握隐形变异培训的时空形态特点,重点排查检查是破解“发现难”问题的有效机制。具体可分为“三个重点”,即抓住寒暑假、节假日、休息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盯住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聚焦“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重点问题,强化排查整治。同时,有关部门还应持续开展线上巡查,通过制定巡查标准,开展全国和地方巡查,运用智能巡查手段,确保各类违规问题随时发现、同步处理。
在破解“查处难”方面,相关部门除了强化校外培训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职责,加强调查取证外,还要做好违规培训证据收集与固定,建立完善校外培训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对各种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