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胡梦蝶)首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本月起实施。按照新标准要求,中学阶段数字教材中单一视频时长不超25分钟,数字教材应“凡编必审”。
数字教材国家标准包括《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和《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提出,数字教材不应出现数据损坏、异常报错、无法打开等情况。同时,文件对差错率进行了严格要求。其中,文字差错率应≤0.0025%,而图片、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差错率则应均≤0.005%,且交互内容无逻辑差错,无重大内容错误。
为了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新标准还对数字教材能否“看得清”进行了详细规定。在个人学习终端显示设备上,义务教育五至九年级、高中文本正文内容,字的显示尺寸要≥小四号字。在教室大屏幕显示设备上,数字教材字更大、字间行空也更大。义务教育五至九年级及高中阶段文本正文内容,屏幕显示效果则要≥二号字。不仅如此,新标准对分辨率还做了要求,除了历史资料性的图片、图像外,数字教材中的图片、图像显示分辨率应不低于720像素,且不存在明显畸变、模糊等严重失真问题。视频画面要求质量清晰、无明显的画面闪烁、抖动、卡顿、过亮或过暗等现象。新标准特别对视频时长进行了限定。其中,单一视频的内容时长中学阶段不超过25分钟。
《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对教材质量提出有效性、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四项具体要素,并且按顺序检测。
此外,《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提出,数字教材应遵循“凡编必审”的基本原则。数字教材作为我国教材建设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成为教材创新工作之一。因此,对于中小学数字教材的质量检测工作必须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