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通讯员 赵长顺) “早餐:疙瘩汤;午饭:米饭,鸡肉炖土豆,香椿炒蛋;晚饭:南瓜小米粥,蒸红薯,洋葱炒木耳。一天的劳动里,我分担了一些家务,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在居家学习期间,密云区第六中学初一(7)班学生邢茗涵晒出了一日三菜食谱和劳动感悟。这也成为密云学生居家线上学习之外的一种“时尚”。
五一假期结束后,密云区依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组织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开启居家学习模式。在完成线上教学任务的同时,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密云区第六中学开展劳动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庭烹饪等日常生活劳动,加强家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学会感恩。通过劳动实践课程,学生已能根据家庭成员实际需求设计食谱,掌握了日常烹饪技能,更加理解了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意义,懂得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与家人的情感更加浓厚。
西田各庄中学将劳动课程纳入课后素质拓展时间。学生通过校园实践周,围绕一周校园执勤、一次帮厨体验、一道拿手好菜、一个家庭展示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纷纷变成家务小能手,积极承担起家务劳动,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付出和辛苦。他们为家人制作的拿手好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色鲜味美,承载了对家庭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体悟。
密云区第二中学要求学生在居家期间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用双手创造整洁的居家环境,烹制美味佳肴,体会劳动乐趣,激扬精气神,在紧张学习之外践行“劳动最光荣”精神,用切身行动勇担时代责任,让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且有意义。
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的“新”劳动教育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其中的“心意相通”课程以家庭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主题化课程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技能和家庭服务意识。通过“课程+实践”“学校+家庭”的纵横连接,“心意相通”课程以项目化的劳动任务,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品质,也提高了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同时,教师协同家长提升学生的整理与收纳技能,家长则在学生整理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冯家峪镇中心小学则把家庭劳动教育延伸到田间地头,培养学生劳动的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居家学习的日子里,我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也学会了许多新技能。我和哥哥耕红薯垄,由我拉,哥哥在后面推。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农民伯伯太辛苦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 该校学生表示。学会珍惜和感恩,收获劳动的成果与喜悦,学生有了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