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4月19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签约建设“芯片与计算思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一零一教育集团校长陆云泉阐述了学校英才学院设立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的初衷。他表示,要解决中国在某些前沿领域遭遇的“卡脖子”难题,基础教育有必要在教育均衡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探索道路。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的成立将为“中学是否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人才是否就是创新人才”两大问题提供解题思路。今后,双方将共同探索把计算机前沿课程编纂成校本教材引进中学教育体系中,创新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学校将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为传统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让基础教育关注科研前沿,探索“科教融合”的教育实践模式,为中国基础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案例。
中科院计算所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研究员包云岗表示,中科院计算所科协会以利用科研中坚力量支持基础教育发展为教育理念,与一零一中共同搭建好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他指出,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的计算机课,中间有断崖式的差别,因此科协会希望利用大学课程中的实践经验,组织建构一系列适合“大中”衔接的课程,做好“大中”计算机课程衔接。
一零一中英才学院院长陈争介绍,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将开设普及性和项目式两套并行的课程。
普及性课程在初中阶段开展,通过系统课程,从进制、逻辑、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等集成电路必要知识,普及集成电路及工艺的基础理论,学习集成电路设计思维、流程和设计方法,提高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认知。
项目式课程在高中阶段开展,要求学生掌握FPGA运行环境及运用FPGA设计芯片的过程及实施,掌握Verilog语言的简单语句及运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导师制、课题式的培养模式,提高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创新精神,引发学生对行业的深入思考。
目前,实验室已经着手相应的课程和项目开发,并在初二年级初步开展了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