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学校校长 田连启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后,我们深入学习政策,落实落细要求,基于学校发展实际,聚焦“双减”背景下校内提质,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构建全面育人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学校围绕“敦品励学,大气担当”育人目标,集群体智慧,始终致力于全面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三立”育人课程体系。
“三立”课程,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文化化人”为宗旨,以人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社会实践”为要素,以塑造“敦品励学、大气担当”的现代学生为目标,以“立品、立志、立行”为课程逻辑起点,设置基础、拓展、定制三类课程。在课程育人中让学生成为立品厚德有理想、立志为学有能力、立行成人有担当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学校重新梳理整合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在原有基础上新开发、设置了多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目前,课后服务不仅安排针对学生学业的答疑辅导课程,还开设82门体育、艺术、科技类校本课程。全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1%,较好满足了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和个性化发展需要。
立足课堂主阵地
聚焦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聚焦“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结构优化研究”项目,致力于国家基础课程“四层级”落实,从课标拆解、大单元建构、大概念提炼、核心任务设计四个层级落实,其中单元方案设计是核心。
立足校本教研,以研讨课标作为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学校系统设计校本教研活动,以引领教师思考课程价值,明确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关注课程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教材、设计教学。
同时,引导教师从课程视角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认清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具有诊断、改进等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活动。为此,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作业布置、统筹、批改、反馈制度及办法》,在此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鼓励教师创新作业类型,持续开展如何提升作业质量的实践研究工作。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方面,我们努力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在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的基础上,聚焦课堂,引领教师认识并逐步树立“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式,给学生留出思考、表达、讨论、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一起研讨制定了“好课标准”,并以集体教研、研究课等形式聚焦课堂质量提升实践研究,致力于“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动力,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教育教学活动观。学生在校园内每天都身处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或是通过与人交往,或是通过观察他人言行,或是通过他人对自身言行的反馈评判等,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进而自我发展。因此,学校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领教师树立“处处是课程,时时有课程”意识,认识到任何一项活动都应从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视角去思考;其次,德育处从学校层面、年级层面,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系列德育课程,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搭建平台;再次,牢牢抓住班级文化建设,以“自主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等评价手段引领班主任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做班集体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逐步提升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重视班级形成凝聚力,在学校、年级、班级层面,在卫生、学校生活秩序、学习任务、集体活动等各个方面,开发出多种让学生自我管理的小岗位。特别是在班级生活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指点学生寻找自己可以做事的位置,引领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初中学段,学校组建了学生会,并以此为核心,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条件和平台,让学生在自主设定规则、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以及通过同伴相互评价等形式,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逐步达到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