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循证教育”试点
落地朝阳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孙梦莹) 11月17日至18日,“循证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国首个“循证教育”试点落地朝阳,朝阳区首批8所试点学校进行循证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将全程跟踪。
首批8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望京学校、北京中学传媒分校、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属小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北京中学。
据介绍,“循证教育”是一种致力于优化教育实践的启发式结构模型,它并非是对现代教育需求的现成解决方案,而是一组能够改变人们对教育看法的原则和实践;它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以多元类型的证据为依据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决策,它强调多重角色的参与,包括来自大学的学者、研究机构的教育研究者、智库的工作者、中小学教育者、政府和学校的决策者等。循证教育注重在研究和实践之间开展伙伴式合作,在这种具有多元化参与者展开的合作中,能够为教育过程、实践和政策提供新的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教育者、大中小学、家庭和社区的发展。
北京朝阳教育开展循证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循证教育试点区域,循证教育项目在朝阳基础教育实施三年,一年为一个周期,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将全程跟踪。未来,循证教育将会对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产生积极影响。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介绍,朝阳区将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以“问题、需求、目标”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区域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探索建立基于证据的决策机制、评价机制、教师研训机制和教学改进机制,通过循证教育推动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研讨会以“循证教育决策与实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有1个主论坛和7个分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分论坛中,分别从循证教育治理、政策实施、决策、课堂教学改革、评价、队伍建设以及数字化赋能等多个角度作学术报告,交流研讨。在交流中,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长刘雪梅介绍,“循证”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其核心理念在于以科学、合理的证据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或方案。学校按照“提出问题—搜集证据—提取最佳证据—根据证据提出策略—策略实施—反思与改进”的过程,进行循证理念下的集团化办学治理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