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招生有啥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2-12-30 期号: 1671期

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招生有啥不一样?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都属于特殊类型招生,都是基于统一高考、多维度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它们在招生院校、录取方式、培养方式上均有不同。

招生院校:                                       

    39所 VS 7所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旨在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通俗点说,强基计划选拔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目前,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招生专业。比如,2022年一些高校新增了招生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厦门大学新增化学测量学与技术专业等。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适应新形势的一种招生模式,通过“高考成绩+综合素质”的方式选拔,旨在选拔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优秀学生,而非采用高考成绩为单一依据的录取方式。

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多为高校招生专业中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2022年,在京采用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7所。招生专业涵盖心理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学、“一带一路”相关小语种专业等各招生校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成绩构成:                                       

    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    VS    高考成绩占比50%至70%   

两种招生模式均要求考生除参加高考并达到相应要求外,还须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高校考核分为综合素质考核与体育测试两方面。体育测试考核不同高校测试项目略有不同,体育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按往年情况,强基计划高校考核时间在7月初。综合素质考核通常分为笔试、面试。

综合评价招生高校考核一般安排在高考后的两周内进行,目前,在京招生的7所综合评价招生高校的综合测试主要采用笔试、面试、能力测试以及校园开放日活动等考察形式。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录取。其中,强基计划要求考生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85%;综合评价招生中,考生高考成绩多数占50%至70%。以2022年综合评价招生为例,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均按“631”模式计算综合评价成绩,即高考成绩占60%,高校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成绩占10%;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综评成绩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比70%;昆山杜克大学录取时,学生高考成绩占比50%。

录取方式:                              

      计划单列、单独录取 VS 本科提前批录取      

强基计划实行计划单列,单独报名,单独考核,单独录取,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前进行。

强基计划录取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折合成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经严格考核,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要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被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综合评价招生考生取得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资格后,要按要求填报高考志愿,由高校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在本科提前批录取。未被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后续批次的录取。

培养方式:                             

       单独编班、本硕博衔接培养 VS 人才选拔与培养贯通      

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对他们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能转到相关专业之外的专业就读。

与强基计划招生单独编班、本硕博贯通培养不同,综合评价招生是科学选才的深化,将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进行贯通。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是为满足各自人才培养目标,选拔出更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兼具潜质和学习能力的考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科学家,考生对学科有兴趣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校针对本科生推出“三段式”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入校后学生有两次换专业机会。北外综合评价招生每年根据人才需求情况招生的小语种专业均有调整,部分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录取考生入校后经选拔,可进入“非通用语复合法学实验班”或“多语种国际传播实验班”学习。南方科技大学按物理大类录取,学生入学不分专业,在大一、大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再选择专业。(表格见1671期8版PDF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