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胡梦蝶) 教育部日前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创新团队成员应包括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
创新团队建设要把教师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任务,加强专项培训。将“双高”院校等优质高校专业资源、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模式经验和培训基地特色优势融合整合,形成符合创新团队建设需求和发展规律的培训模式和课程体系。要重点围绕师德师风、“三全育人”、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开发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等内容,通过全程伴随式培训和指导帮带,全方位提高创新团队教师能力素质。
创新团队成员构成要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充分考虑职称、年龄、专业等因素,调整比例不应超过30%。创新团队负责人要为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的教改经验,不得随意更换。国家级创新团队负责人要指导学校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全过程参与,逐段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探索形成创新团队建设机制、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
创新团队建设还要打破学科教学传统模式,把模块化教学作为重要内容,探索创新项目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将行业企业融入建设周期,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重构、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等。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和相关职业标准,不断开发和完善课程标准。要打破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创新团队要积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优质课程等资源纳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制定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将每个专业划分为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创新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