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交流轮岗  过程性考核新方案实施  义务教育新课标执行  劳动课独立成课

发布时间:2022-09-06 期号: 1648期

中小学新学年迎四项新变化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宋 迪 胡梦蝶

新学年开启,教育领域迎诸多新变化。9月起,北京市各区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同时,新初二年级学生要参加2022年下半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测,并计入中招成绩。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将于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其中特别明确,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9月全市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交流形式主要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三个维度。

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改革,着力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优化学区(教育集团等)结构,努力实现学区(教育集团等)区域内全覆盖。将过去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孩子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集团的供给,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见到更多的老师。从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等)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

丰台区教育系统通过全职、非全职、骨干教师全员带教三种方式开展交流轮岗。其中,全职跨校交流教师共计867人,占符合条件总人数的18%;通过跨校兼课、课后服务、在线辅导等形式交流1129人,占符合条件总人数的23.5%;建立全体正高、特级、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全员带教机制,区级骨干以上教师共1485人,均参与带教工作,带动引领普通教师1600余人。9月1日起,129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实现全职交流任教,占全职交流人数的22%,83名骨干教师进行兼职交流。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表示:“教师交流轮岗是基于新供给主体的优质资源的多次分配理念,要让大家形成共识,让不同校区间交流轮岗形成常态,从待遇、考核、职评等各方面制定细则,不仅鼓励干部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还要让交流轮岗的教师得到更好发展。”

朝阳区在秋季开学教师轮岗方面加大骨干教师均衡配置交流轮岗的比重。本轮骨干教师轮岗达到1030人,与第一轮教师交流轮岗相比增加233人,提高了3.6个百分点;对体育、艺术的专任教师采用区管校用,促进合理流动,满足办学需求。借此,朝阳区骨干教师配置指标得到大幅提高,全区学校目前实现百分之百达标。

昌平区今年1533名教师参加交流轮岗,超额完成1300人的年度任务。目前,交流轮岗教师已陆续到达新学校,开始新学期工作。昌平区教委坚持交流轮岗与干部教师培养和发展相结合,有序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天通苑学校校长王涵表示,希望轮岗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发挥纽带作用,在“融入、融进、融合”中,获得“温暖、进取与突破”。新学年,天通苑学校迎来9位轮岗教师,他们分别来自清华附小昌平学校、昌平一中天通苑校区、天通苑小学、天通苑小学东小口校区、首师大附中昌平学校、昌平一中中滩校区、平西府中心小学。同时,学校也派出了11名教师到区内6所学校任教,为学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体育过程性考核新方案实施

新学年升入八年级(初二年级)的学生要参加2022年下半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测,测试成绩将计入中招总成绩。新版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为四、六、八年级(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每次考核分值10分,共30分;第二部分是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时间为八年级(初二年级)第二学期,考试分值为10分。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由各区负责统测。体育与健康知识由各区按照全市统一要求通过机考方式组织考核(开卷),按照良好及以上、及格、不及格三类六档分值进行赋分。

针对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体育教研室从方案公布之日起即设置学科研修课程,并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本学期将继续进行。课程通过指导学校具体实践,设计单元计划和初步的课程模型,然后进行实践检验并不断动态优化。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体育教研员李刚表示:“面对新变化,考生、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注。但无论考核评价标准如何制定,从现阶段起,考生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体能,加强基础训练,这是考生参加任何一项考核都要具备的身体素质。同时,《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中也提到,市、区、校教研部门要针对学生提升体质、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加强教研,将过程性考核项目、标准、测试方法等内容纳入教师日常研修课程。”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现场考试,总分值70分,计入中招总分。其中,过程性考核40分、现场考试30分。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从2021年公布之日施行,分学段过渡、逐步推开。2021年9月1日新升入八、九年级的学生,沿用原考试方案。2021年9月1日新升入五、六、七年级的学生,参加八年级过程性考核(20分)和现场考试(30分),总分为50分。2021年9月1日新升入三、四年级的学生,参加六、八年级过程性考核(30分)和现场考试(30分),总分为60分。2021年9月1日新升入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过程性考核(40分)和现场考试(30分),总分为70分。

义务教育新课标秋季学期起执行

教育部此前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等进行改革,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强调加强学段衔接,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在课程方案方面,首先,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其次,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最后,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在课程标准方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

今秋新学期起,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教育部最新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同时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对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课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一班主任王丽君表示:“我认为这是好消息,从学生角度来说,开设劳动课能让他们有机会学到各种实用的劳动技能,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从学校角度来说,开设劳动课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 对此,学生家长也表示支持。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家长张芸萱说:“非常赞同中小学生开展劳动课,可以从小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培养生活技能,让孩子更热爱生活,全面发展,对提升素质教育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劳动课程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