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苗 露
“高考前夕,布置考点摄像头时,摔了一跤,当时没顾上自己的伤,就想尽快把封控考点的工作做好。”戴着护具、居家养病的曹雅菲告诉记者。
今年高考,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教务主任曹雅菲在接到封控考点组考任务后,立即交接工作,逆行而上。
曹雅菲只是封控、管控考点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今年,本市处于封管控状态的高考生近千人,数千名工作人员逆行而上,在封管控考点内守护健康高考、平安高考。
一位位老师的坚守:迎难而上为了考生
今年,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二期学生宿舍楼承担了处于居家观察和小区封闭管理考生的高考组考工作。曹雅菲临危受命,奔赴封管控考点一线。
为了让考生能安心考试,舒心休息,曹雅菲多次往返怀柔区教育考试中心和封控考点,看场地、研究工作细节、协调物资、布置考场。
面对全新的组考环境,曹雅菲在布置考场时,因意外不慎摔了一跤,但她只想着及时排除地面安全隐患,顾不上查看伤情,马上便又投入到工作中。
夜晚,当她坐在房间梳理工作时,感到自己脚踝、肋骨疼痛钻心。这时,曹雅菲才想起白天摔的那一跤。但她想到,三年高中生活,考生们经历了疫情起伏,经历了频繁停课居家学习,这场疫情下的特殊高考,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战。我要坚守到战斗胜利的那一刻。”忍着疼,曹雅菲下了决心。
6月9日凌晨4时,曹雅菲突然接到考试中心指令,需要立即启用封控考点。她和同事们立刻分头行动。男老师们忙着扩展考场、布置生活宿舍、分发生活物资,女老师们则联系备用监考员,指导他们迅速穿好防护服,准备到位。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严实的护目镜……全副装备加大了曹雅菲和同事们的工作难度。在启用封控考点的两天里,她和同事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次结束工作,衣裤都被汗水浸透。
直至高考结束,被家人带去医院治疗的曹雅菲才发现她左侧肋骨和右脚脚踝骨折。看着自己戴着护具的脚踝,她骄傲地说:“能为寒窗苦读的考生保驾护航,能成为他们人生这次特殊经历的陪伴者,所有的苦累都值得。”
今年高考,在封管控考点内,为了每位涉疫考生都能如期应考,一位位老师迎难而上,拼尽全力。尽管面临危险、艰辛,但大家一直相互打气,守望坚持,用不平凡的奉献传递大爱。
一个个部门的联动:暖心守护悉心陪伴
6月6日5时,近300名出租车驾驶员抵达南三环集结点,领取派车单、车证,穿戴好防护服和N95口罩,由专业机构完成车辆消毒后,开始执行任务。他们将246名来自丰台封管控区的考生送至隔离酒店考点。
为保障丰台区部分居住在封管控区内考生的考试、出行,北京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根据市交通委要求,开展“点对点、一对一”送考工作。司机提前跟考生取得联系,一位司机运送一位考生,完成全部考试后,由保障车队“点对点”送回。
此外,各考区温馨的人文服务,同样温暖了封管控考点。
今年,昌平区除为封管控考点布置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外,还为考生配备了护眼灯、课桌椅等。考点内还配备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和公安民警。驻点老师对每一名考生吃住考进行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6月6日,海淀区涉疫考生由街镇安排转运,有序入住西苑饭店考点。考点工作组为每位考生放置了一个装有考试用具和防疫物资的“福袋”和一个新台灯,助其平安、安心复习和考试。
封管控考点提供吃住行整体保障是今年北京高考的特殊之处。市、区、考点各级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周密部署,让考生“一个不落”健康、顺利参加高考。
一封封来信的诉说:心怀感恩圆梦理想
“随着铃声响起,我的高考顺利结束。高考前,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考试计划。得益于教委、防疫办、镇政府的悉心安排,我可以安心、顺利地完成这次难忘的高考……”这是昌平区封控考点考生写的感谢信。
“谢谢政府领导关爱,谢谢防控保障人员和医护工作者,谢谢爱心出租车的师傅们……因为有你们的防控安全保障和精心付出,孩子们才得以顺利参加高考……”这是一位封管控区考生家长给爱心车队发来的感谢信,代表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心声。
这一封封感谢信的背后,是今年北京高考的特殊组考历程。疫情下,在北京封管控考点一线,有白衣作甲、冲锋在前的勇士,有默默值守、保障考生的后方人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一个个坚定的身影、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独自在封管控区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收获了感动与力量。
如今,顺利结束人生大考的高考生们,带着感恩,奔赴未来。而曾在封管控考点默默保驾护航的工作人员们,内心有激动、有欣慰,更有满满的祝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