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推进方案》),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负责人: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要坚持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加强三个结合,把握五个原则。“一条主线”,就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充分体现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中,实现全覆盖,贯穿教材编、审、用全过程。“三个结合”,一是导向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与各学科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二是一体化设计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纵向贯通,横向覆盖,整体推进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学段教材建设,兼顾不同专业类、不同课程类型教材,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三是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国家统编统审,大力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机制改革,不断创新教材编写、审核、出版、使用等方式方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五个原则”,即坚持正确方向,体现中国特色,增强针对性,注重创新性,强化统筹性。
记者: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负责人: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目标是,补充、拓展建设现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面不足、亟需加强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整体推进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做到体系结构合理、质量全面提升、机制健全完备、队伍齐整精良。用5年时间,重点建设200种左右精品教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系列。
重点任务就是以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为主线,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系列”教材建设,完善一批专科、本科、研究生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公共课程教材,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体现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原创性教材。
记者:今年年初教育部启动了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推进方案》在打造“中国系列”教材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负责人:《推进方案》对打造“中国系列”教材作出了部署,纳入重点任务建设。今年年初启动建设的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是打造“中国系列”教材的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迫切需要深入总结,凝练体现在中国经济学教材中,把中国的经验概括提炼好、讲述好,以教材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加快形成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
下一步,在总结借鉴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经验基础上,将组织研究论证中国法学、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并逐步向哲学社会科学其他领域拓展,着力打造“中国系列”精品教材,加快形成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力求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发展,用中国理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记者:《推进方案》非常注重调动学者、学校、出版机构等方面积极性,请问在教材建设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负责人: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动力。《推进方案》在坚持国家统编统审基础上,大力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同时强调加强国家统筹指导,坚持“抓紧两头、规范中间”,严把入口关、审核关,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材编写。采取国家直接编写、高校等单位申报编写和从现有教材中遴选修订等多种方式。二是教材审核。把高校等单位审读与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相结合,强化编写单位和修订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审核把关,所有教材均须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认定。三是教材出版。加强管理,实行出版准入和备案。直接编写的教材,由教育部选定出版机构。申报编写的教材,原则上由编写单位根据准入标准遴选确定出版机构。组织修订的教材,原则上由原出版机构承担。四是教材使用。坚持统一使用,同时健全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目录。对不同编写组编写的同一种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各高校可结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从中选用。创新的目的,是集合众智、汇聚优势,让有实力的高校等组织编写教材,让一流专家潜心编写教材,让优秀出版机构用心编辑教材,真正打造立得住、用得好、有影响的精品教材。
记者:《推进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200种教材建设,这200种教材是怎样确定的?如何确保完成?
负责人:自2020年9月起,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调研论证,研制了拟重点建设教材目录。这些教材,一是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提出的,主要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二是按照总量控制、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原则研制的。三是组织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委会、相关教指委、学科评议组等97个专家组织反复研究论证得出的。同时,充分征求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建议。
为确保5年内完成200种教材建设任务,《推进方案》创新了教材建设方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制度建设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