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传承先贤智慧  守护人民健康

发布时间:2025-05-14 期号: 1843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 峰

  近日,高招联合咨询会、校园开放日密集举办,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的当下,考生和家长对中医学专业表现出了愈发浓厚的兴趣。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不谋而合。

  在这一背景下,中医学专业积极抓住时代机遇,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培育高素质人才。

  

  中医学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康复保健的传统医学体系,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疗法,达到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系统的中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中医临床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中医药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医学专业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大体量的基础知识内容,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各家学说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四大经典为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安排中医内科学等中医各科桥梁课程。该专业在大四、大五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校在原有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临床医学院基础上,增设了多家临床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环境与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为前沿、实用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参与门诊跟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实践观摩等多样的实习内容,切实提升临床技能与思维能力。

  

  人才培养承古纳新  与时俱进

  中医学专业以培养高级学术型中医学人才为目标,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技能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强调中医思维与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处理急、危、重症的初步能力。同时,该专业注重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以北中医为例,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如下创新: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该校的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 “九年一贯制”,采取“一体化、贯通式、阶段性、模块化”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师承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际化视野拓展等环节,着力培养中医学专业领军人才。以上培养环节还被应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之中。此外,学校创新采取“5+3”大类培养方式,实行学生分段考核、动态管理。该校的中医学教改实验班是教育部质量工程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参与“一部六院”工程,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深度合作,注重中医文化的熏陶、中医思维的培养、科学研究训练和中医临床技能的综合实训。

  二是创新育人模式。中医学专业以“学经典、跟名师、早临床、求创新”为理念,深入实施全程导师制,将中医师承融入校园教育。该专业安排随诊见习与跟师学习,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掌握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核心技能,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学专业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临床名医和学术大师的指导,涉及学业培养、学术引领、人生指导等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学生能逐渐形成中医思维,提升临床能力,自身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也能得到激发。同时,学校以“大医精诚”精神为核心,通过文化育人工程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校史文化长廊、百草园、名医塑像等人文景观,以及原创歌曲《岐黄之梦》、话剧《医路精诚》等文化品牌。

  三是创新培养平台。中医学院建设了多个特色实训平台,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实训平台(观天阁)、中医临床经典综合实训平台、中医诊断舱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直观可视化设备、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强化学生的临床前基本实践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此外,中医学院采用多院校、多学科、多平台联合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各学校、医疗机构、政府机关的资源优势;创新合作形式与合作机制,将中西医在实践上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和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招生要求具体  就业前景广阔

  2025年,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将继续扩大中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考生要注意的是,中医学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选考科目等均有较为具体的要求。

  以北中医的中医学专业为例,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根据专业培养和就业特点,从对考生负责、维护考生利益的原则出发,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的考生不予录取。此外,为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等教学环节,不鼓励躯干或肢体残疾考生报考中医学专业。在选科要求上,中医学专业2025年在京招生的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

  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旨在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政策为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在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及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还可以在中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中医药研究和新药开发,或在养生馆、健康管理机构以及企业从事健康管理、膳食营养指导等工作。随着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尤其是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

  以北中医为例,学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就业策略,每年举办多场就业招聘活动和专场双选会,打造“橘井致远”职业生涯工作室品牌活动,如“职场体验日”“简历工作坊”“招聘直通车”等,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全面提升就业技能。202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55%,近三年均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流向多元,博士毕业生主要流向高校、科研单位,成为中医药领域的学术中坚力量;硕士毕业生主要流向科研、出版、企业等相关单位,成为行业创新的推动者;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卫生相关单位或继续深造,成为大健康领域的生力军。

  中医学专业正以其悠久的历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资源平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报考。每一位怀抱“悬壶济世”梦想的同学,都可以在中医学专业获得实现梦想的知识与技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