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依托跨学科师资团队与分层教学体系,近日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课程由24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构成。
一间教室里,教师吴文峻正在给本科生上“人工智能导论”课,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算法处理将一张真实的照片转换为铅笔手绘风格的图片;另一间教室内,教师张永飞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情景模拟解释“召回率”的概念,使复杂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近几年,人工智能有着爆发式的发展,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人工智能,才能应对正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将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吴文峻表示,学习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北航“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自2023年底启动筹备工作,2025年春季学期,伴随学校自主编撰的《人工智能基础——从理论到实践》教材正式出版,课程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开放,成为全校首门跨学院跨学科教学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授课团队由人工智能学院联合计算机学院、北航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14个院系的55名教师组成,以确保师资的专业性与跨学科融合能力。
课程由24学时理论和16学时实验构成。其中,理论教学涵盖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大语言模型等关键技术原理,融合脑神经科学认知基础与AI安全伦理研讨。实验教学则针对不同学科大类分层设计。例如,文科通过基于贝叶斯的新闻文本分类、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译工具等案例分析理解技术应用;理工科侧重智能算法实现、自动驾驶策略生成等工程实践;航空航天大类很多实验题目跟飞机、月球车有关。
“这门课让我一个 ‘AI小白’更清晰深入地了解到了人工智能的门道。在学习过程中,我渐渐理解了什么叫‘让机器思考’。”冯如书院2024级本科生凌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