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教育领域便迎来了诸项大动作。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市级层面,北京发布“体育八条”、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这些重大的教育政策、决策背后,都离不开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的专业——教育学,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智库”,是未来教育家的“摇篮”。
是什么: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学问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并寻求教育价值的一门学科。“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都是教育学需要去回答的本质问题。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班建武的话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学问,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研究,澄清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本科专业便是围绕教育学核心学科体系所构建的。不同于师范类专业,教育学专业不仅关注教学实践,更强调对教育理论、教育问题的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具备更高位、更深入的理论视野。“我觉得教育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技艺,更是关于人的成长可能性的思考。”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已近三年的周嘉尧说,“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对于教育的想象力和敏感度。”
教育学涵盖的领域非常广阔,涉及与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研究方法等,旨在培养能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国家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计划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与专业,教育学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深化发展,在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凝练学科特色方向上持续发力。很多高校积极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探索推进教育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雄厚,不仅是全国最早的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也连续多年名列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全国高校第一,其教育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校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程猛介绍,本专业注重培养“四有”好老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未来教育家、教育学家、教育企业家等,助力其成长为中国社会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卓越领导者。
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也是学校的强势专业,入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序列,连续两轮学科评估保持A类水平。“教育学院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在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关注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型,开设了教科书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现象学教育学等具有首师大教育学科特色的课程。”该校教育学专业负责人丁永为介绍。教育学院还拥有全国高校首家“教科书博物馆”,这里收藏的教科书多达三万余册,时间跨越三个世纪,其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还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的功能。“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癸卯学制教科书研究的,在教科书博物馆,我得以见到百年前老课本的样貌。”首师大硕士研究生周晶楠说。
怎样培养:夯实基础 通识引领 重视实践
当前,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正朝着宽基础、复合型、实践化、国际化方向演进。不同高校依托政策支持与自身定位,形成了差异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既回应了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也致力于满足社会对教育专业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本科阶段的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对教育学学科基础的奠基,通过基础课程,使学生逐步理解教育的现实世界,增加对教育学专业的理解与归属感。“教育哲学”是首师大教育学院大三学生廖婧茹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对我来说,它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教育学的生命力和根基所在,在学习过程中,我建立起了哲学思维的自觉,看待教育学的角度也更为清晰了。”廖婧茹说。
北师大教育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任成顺分享道:“教育学专业课让我从参与新高考的考生成为新高考政策的学习者,让我从课堂听讲的学生成为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者。四年来的学习让我懂得了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宏观的政策环境,更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
因为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学问,比起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学专业更注重对“完整的人”的培养。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余清臣在“教育学本科生专业基本素养交流会”上指出:“新时代的教育学本科专业,要同时强调完善的心智、扎实的学问、灵敏的思维和精湛的能力。”
北师大教育学专业坚持以塑造“未来教育家”和“教育精英”为目标,建构起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Academic)、丰富实践能力(Practical)、赤诚教育之爱(Love)、宽阔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不竭创新精神(Creative)的APLIC育人体系。在该育人体系下,学部强调研究为基与经验为基并重的双螺旋培养过程,通过全面丰富的跨学科课程、循证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内在生命力。
首师大的教育学专业不仅重视对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还通过设置丰富的实践课程与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的鲜明特色。去年暑假,刚刚完成大二学业的李姣姿没有选择去旅游休闲,而是报名了社会实践项目,前往顺平地区为当地中小学的孩子上课。没想到第一天就出了“状况”——她原本精心准备了PPT课件,但进村后才发现没有支持播放的设备,后来又根据实地情况进行了重新备课。“这给了我很多启发,教育世界是复杂的,学教育一定要走出去才能看见真实的教育现状。”李姣姿说。
教育学专业对实践的强调,使学生能更充分地理解真实教育世界的复杂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在教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学专业也很注重国际交流,通过联合培养、留学交流、海外实习等方式,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助力学生专业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双重提升。
例如,北师大教育学部与全球近40个国家、地区的120所教育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教育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有20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来教育学部讲学,还开设了美国范德堡大学“3+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本科海外实习等多个特色交流项目。首师大教育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4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如何就业:人才需求旺盛 就业前景广阔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随着教育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各类高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高校从事教育研究与教学、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做培训、针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教育学专业的人才正在教育相关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教育学专业适合对教育事业有内在热情,有志于教育学术研究、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教育产品研发等相关职业选择的学生。”在报考建议方面,程猛指出。该专业的本科生可以通过辅修、双学士学位项目、攻读相关学科硕博学位等方式,形成更为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就业去向上,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媒体从事教育培训、教育咨询与教育管理等工作。
据了解,近五年首师大教育学专业的本科就业率(含考研深造)达100%,平均每年有60%左右的学生选择升学深造,在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北师大教育学专业有2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深造,约60%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本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硕士研究生。
■ 热问答疑
读教育学将来只能当老师吗?
“读教育学可以当老师,前提是要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且具备符合招聘学校要求的学科背景等条件,但这只是其中一种职业发展的可能。”程猛说,“攻读教育学专业,可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成为教育市场这一广阔领域的创新创业者,还可以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管理者、服务者和引领者。”
丁永为介绍,在2000年前后,随着师范学校撤销、升格或合并入综合大学成为教育学院,各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纷纷开始转型,转向培养教育研究和管理型人才,更加重视教育通才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具备继续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广博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课程、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多方面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
因此,教育学专业不同于师范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数学、地理等),读教育学将来不一定要当老师,也可以在提供特定范围教育教学服务的科研院所、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媒体出版单位、金融系统、街道、各社会团体、公检法系统中就业。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张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