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明星) 在近日召开的平谷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平谷教委正式发布《进一步推进阳光·乐跑“5公里计划”的工作措施》,首度明确学段分层跑量标准,构建“课程+赛事+师资”立体化体育改革模式。
此次改革首次划定学段跑量“硬指标”:小学1至2年级单次200—500米趣味跑,5至6年级突破千米;初中生通过技能跑逐步达成每日5公里目标;高中生强化耐力跑,单次训练量2000米起。每节体育课增设10分钟以上体能模块,配套速度、力量、灵敏度专项训练,形成“健康知识+技能+体能”三维教学体系。
平谷区将从3月起设立“阳光乐跑主题月”,全区推行春秋两季体育节;创新设计分层马拉松,小学开展亲子障碍跑,初高中组织校园越野跑;班级联赛实施量化考核,小学每学期至少组织5场赛事,优胜班级可直通市区级竞赛。
2027年前,平谷区将完成全区体育教师轮训,每年选派10名骨干教师赴北京体育大学等名校跟岗;将成立区级体育名师工作室,三年培育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攻关“乐跑”与教学融合课题;银龄教师返聘计划也将同步启动,补充专业师资缺口。
区长狄涛介绍,该区将体测优良率作为校长选拔、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指标,并设立教育教学质量专项奖励;建立三级督导机制,每两月召开专项调度会,对学生体质连续两年下滑的学校启动问责。
对体测未达标学生,平谷区将实行教师包干制,定制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专项提升方案,联合卫健部门开设家长健康知识课堂,重点降低“小胖墩”“小眼镜”比例。
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已全面启动新方案,世纪广场等10个社会场馆也已向师生免费开放“乐跑”场地。据区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该区将举办京津冀学生书法节、人工智能创新课等联动活动,打造“体育+”跨学科育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