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上周,市教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发布,包括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鼓励高中学生参加高校学术活动等。
这二十条措施聚焦了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六个方面。
一是聚焦面向全体,实施学校科学教育提质行动。基于集团化办学育人新载体,一体化设计集团学校科学类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应落实好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普通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科学类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鼓励学校建设学生创客空间和科学创新实验室,融入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要素。
二是聚焦衔接贯通,实施创新人才发现培育行动。升级青少年创新学院,建立市、区、校三级培养体系,形成灵活弹性的学习成长环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智库等共同体,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高校应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协同组织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认识和接触科学的途径。
三是聚焦素养提升,实施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
四是聚焦知行合一,实施社会大课堂实践行动。引导社会单位建设科学教育基地,鼓励引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参与课后服务。
五是聚焦融合汇聚,实施科学教育资源集成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科学教育开放日”等项目。引导竞赛活动与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和特长。
六是聚焦协同推进,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行动。在北京教科院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坚持“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