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长在动植物园里“做作业”

发布时间:2024-12-25 期号: 1818期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张睦函)  分辨不同种薄荷的气味,根据刺的形态辨别仙人掌科与大戟科植物……近日,一堂特别的自然科学课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开讲。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是来自丰台区的近百位科学教师和科学副校长,而教师除了讲解员外,还有8位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他们一起边走、边看、边学、边讲,共同探讨如何将区域优质科普资源开发成学校的特色科学课程。

  活动开始前,丰台分院创新人才发展中心主任孙震给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拍摄20张照片,涉及不同的叶、花或果实,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可以让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课题。“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首先就要从教师做起。”孙震说。随后,在讲解员及8位专家的带领下,教师对花卉大观园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物候与动植物特产的关系、果蔬类的选育等诸多内容。

  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导专家之一,知名博物学专家、生态摄影师康宁不断与教师进行问答互动,他指出,很多农作物都是人类经过几千年驯化而来,这其实就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可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我们将探索南瓜的生长奥秘开发成了课程,在学校的南瓜种植园里,学生每天都在‘与植物对话’,观察它们生长的动态变化,感受生命的意义。”北京十二中附小科学副校长赵亚萍说:“康老师的讲解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回学校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开发南瓜课程。”

  纪家庙小学教师晋明莉介绍了学校依托世界花卉大观园等周边专业资源建立的“花卉—组培”特色课程体系,“我们利用组培技术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将科学、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此外,学校还通过每年的“花卉节”等特色活动,开拓科学教育新模式,打造独特的科学教育品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