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不久民政职业大学在京揭牌成立,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迎来第一批大一新生。这引发社会热议:“学习婚姻相关专业只能去策划婚礼吗?”“婚姻本科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民政职业大学,带大家走近这个“最幸福”的专业。
▶ 是什么:从“婚庆服务与管理”到“婚姻服务与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和份额持续攀升。行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其向现代化、规范化及个性化的方向迈进,无论是婚恋匹配、婚庆策划,还是婚姻家庭辅导,均迫切需要高端人才的注入与推动。
民政职业大学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黄晓强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男女选择单身的数量增加,这反映了传统婚恋观念在转变。“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未来除了具备在婚姻服务领域工作的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众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念,促进家庭幸福,进而为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追溯历史,民政职业大学的前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早在2012年便开设了“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背景与学校专业优势,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应运而生。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婚姻类本科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及实践技能的高端人才,涵盖婚恋婚介、婚姻登记管理、婚姻家庭辅导、高端婚礼项目策划及婚介婚恋产品设计研发等多个领域。
黄晓强介绍,作为“第一”且“唯一”的婚姻类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职业方向、未来发展方向上均不同于“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
在培养目标上,“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主要围绕婚庆行业,培养能够从事婚庆营销、策划与督导,婚礼设计与主持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围绕婚姻家庭全周期,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素养,能够在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婚庆、婚介婚恋以及婚姻文化产业等领域,提供中高端服务、开展创新工作,并能促进行业提升的专业人才。
在职业方向上,“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聚焦婚庆领域,培养面向婚庆公司及婚礼仪式厅所需人才,相关职业有婚礼策划师、婚礼督导和婚礼主持人等;“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面向各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婚庆公司所需人才,相关职业有婚姻登记员、婚姻家庭辅导师、婚礼策划师、婚介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以及相关管理岗位等。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将理论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发展,培养的学生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研究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婚姻服务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同时能与时俱进,将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成果转化并应用到婚姻行业中,逐渐成为行业的专业引领者。
2024年,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全国12个省市共招生70人,其中在京招生20人。学生毕业后将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 学什么:实践教学是核心
“结婚时女方到底该不该要彩礼?”一节名为“婚姻家庭法”的课堂上,授课老师章林结合近期热点话题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课堂讨论。
在另一间教室里,一场模拟婚礼正在进行。在这样的教室里,今年20岁的学生鲁延群已经扮演过20多次“新郎”了,在扮演新郎的过程中,他既体验到了“新人”的幸福,又在思考什么样的婚礼仪式更被“新人”喜爱。
这间教室的隔壁是婚俗文化馆展厅,从周制婚礼到唐制婚礼,再到明清婚礼的礼器与服饰,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新入学的学生们会在这里接受中国传统婚俗文化教育,学生边参观边讨论:明清时期的喜糖是什么样的?桌上摆放的米、斗、尺、称、剪子和算盘“六证”的寓意是什么?凤冠霞帔是哪个朝代的婚服?这些疑问都将在他们今后的课程中找到答案。
学生的课程涵盖管理学、社会学、婚姻家庭文化与伦理、婚姻产业经济等理论课程,也有婚姻介绍实务技术、网络婚介产品设计、高端婚礼项目策划、婚姻服务与新媒体传播、婚姻家庭咨询与辅导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采用行业导师和校内教师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将在婚姻登记处、婚礼仪式厅等真实场景中学习,强化实践技能。
作为一个“职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其教育的核心,实习、实践在学生课程中占了重要的比例。单是实践方面就包含了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创新性实践四个部分。实习实训环节中,学生将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校外岗位实习,分阶段体验不同领域的工作,以及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作为全国首个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民政职业大学在婚姻服务教育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学校出版了6本“十三五”规划教材,4本“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国家精品教材。作为民政部直属高校,学校还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职业本科教育强调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学院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共计18名,其中硕士占比94.44%,博士3名,占比16.67%;教师团队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人),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的55.56%,“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3.33%。学校还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
▶ 做什么:“幸福产业”为婚姻“护航”为幸福“加分”
“很多人觉得婚姻行业可能更适合女孩子,但我认为古代婚礼行业不仅有红娘,还有‘月老’,我就要在婚礼行业中成为独特的‘月老’。”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黄捷说道。
黄捷的未来职业规划只是众多就业选择中的一个,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民政部门、妇联、婚姻文化行业协会、婚姻家庭服务机构、婚姻家庭教育培训机构、婚庆企业及婚礼仪式厅、婚介婚恋企业及网络婚介机构等单位,从事民政管理、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婚庆项目策划、婚介产品设计研发、婚庆婚介企业运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升学深造。
随着社会对婚姻家庭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正逐步成为婚介、婚庆、婚姻登记及婚姻家庭辅导等行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国家对“幸福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婚姻服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带来了婚姻家庭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婚姻服务行业正面临着由传统模式向更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和行业规范的逐步建立,预计未来婚姻服务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在服务模式和质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目前,全国开设婚庆相关专业的学校有26所,相关领域人才缺口已超百万人。
黄晓强表示,婚姻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考生在报考时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理性的选择。他期望婚姻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学好甜蜜专业,干好爱情事业,为婚姻“护航”,为幸福“加分”。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胡梦蝶 陈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