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保险=卖保险?这误会可大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游桂云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是国务院继2006年、2014年之后第三次从国家层面对保险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从国务院三次重磅文件中可以看出,从强调实现自身发展改革到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再到如今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对于高质量保险服务的需求,国家对保险业给予的重视与日俱增,保险业有望实现层次更高、领域更深、范围更广的量质并重的发展。
学科优势:金融投资、健康养老都离不开保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保险学是经济学大类中金融学类下设的一个专业,标准学制四 年,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保险学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与金融学基础知识、人身和财产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保险财务与会计、保险及养老金投资、家庭风险管理与财富规划等课程,是一个有着很强应用性和交叉性特征的专业。
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风险管理功能。同时,近年来保险业正在与养老产业与健康产业深入融合,出现了“保险+健康+养老”的生态布局,这些是保险业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如果学生希望今后进入保险业及银行业,从事与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银行经营与管理、家庭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等工作,或者希望进入“大养老产业”或“大健康产业”,从事养老与健康财富规划、康养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工作,都可以考虑报考保险学专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保险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经济越发展保险越重要。在很多发达国家,保险业都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损失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保险公司数量的占比多年来维持在10%左右,超过了其他很多行业的入围数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在多层次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应急与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等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保险对象看,保险可以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全流程的风险保障。从个人(家庭)看,通过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等,可以提供健康、养老、理财等保险保障,全周期呵护人的生老病死。从企业看,通过企业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科技保险、保单质押等,为企业财产安全、员工人身安全、融资需求提供保险保障,基本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发挥保险业的功能。比如,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强调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这些都为我国保险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注重学科交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保险学专业设立于1988年,在国内起步较早。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
第一,师资队伍力量十分雄厚。目前,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拥有24名专业教师,教师规模居全国第一。这些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顶尖高校,其中不乏获得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奖”的资深专家,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涵盖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多个领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指导。
第二,学科交叉融合。除了保险学专业,贸大保险学院还设有精算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跨专业选修课程以及确定毕业选题,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
第三,产教深度融合。贸大保险学院与行业内几十家知名金融保险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基地,并聘请了上百名行业资深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建立了良性的运转机制。目前几乎每周都有校外导师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每月都有一次大型学科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实践前沿,弥补校内课堂学习的不足。
第四,国际化特色十分鲜明。贸大保险学院与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大学、肯特大学、卡斯商学院以及美国的密西根州立大学、天普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出了“2+2”“4+1”等合作项目。
近几年,贸大保险学专业每年招生60人,包括大类分流和专业直招两种类型。其中,大类分流设置在贸大金融学类里,包含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保险学,其中保险学每年招生计划为30人。此外,从2022年开始,保险学院与贸大信息学院开始联合开设保险学(保险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此双学位项目系全国首创,每年招生30人。不论是含在大类里还是专业直招,保险学的招生都不限选考科目。
未来发展:养老、科技保险是未来方向
近年来,贸大保险学专业的毕业生三分之一在国内高校读研,三分之一出国深造,三分之一就业。本科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各大保险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保险中介机构等,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考取了公务员。
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部分,正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福祉而努力。在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明确了当前我们金融领域的五大工作重点。按照这个思路,今后保险业应该做好科技保险、绿色保险、普惠保险、养老保险、数字保险等工作,这也是我国保险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贸大保险学院一直在积极谋划,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响应国家发展需求。比如,我们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保险”的双学位,培养既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又懂保险与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我们正在考虑在保险学专业中设立“养老金融实验班”,以培养熟悉和精通养老金融产品、模式和产业的学生为目标,希望为国家有力应对老龄化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热问答疑:
保险专业常被认为“卖保险”,是这样吗?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读了保险专业,以后毕业就要去保险公司卖保险,“低三下四”去求人。这种看法是非常不准确的,带有很强的误导性。
首先,从我们贸大本科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在三分之一直接就业的学生中,每年基本没有学生去“卖保险”。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保全、核保、渠道管理、产品等中后台的业务管理部门。退一步讲,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资源,从事保险销售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势,让他们卖保险还会“拖累”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事实上,保险公司更喜欢那些有一定人生阅历、在其他行业积累了一定人脉资源的中年群体来从事保险销售工作。
其次,从那些在国内外高校读研深造的同学来看,在获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之后,他们的就业质量会有进一步提升。以贸大保险学院的研究生为例,其毕业去向主要集中于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与银行的总部及省级分公司,岗位也以业务管理岗、专业技术岗为主。
所以,那种认为读了保险专业就要去“卖保险”的观点可以休矣!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岗位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保险行业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