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 强强联合 双学士学位培养实现校内专业“1+1”

发布时间:2024-12-04 期号: 1812期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启了2025年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通过需求调研、项目论证、校内审议、专家评审等环节申报新项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诸多高校积极作为,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养双学士学位人才,实现一流学科专业间的强强联合,推进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

  

  是什么?  一个学习周期  探索两个专业

  双学士学位项目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产业行业驱动下专业间的“有机互补、强强联合”,更是高校进一步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

  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可以对双学士学位项目的招生、培养、毕业等进行整体设计,并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需要注意的是,双学士学位项目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由联合培养的两个专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

  近年来,诸多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特色优势以及办学条件,积极开设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自2021年起开始设立双学士学位项目,目前项目总数达21个,包含“国学+古典学”“大数据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法学”等。北理工围绕“人工智能+”“管理+”“数理+”“语言+”几个特色培养方向,发挥一流学科优势,已开设1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贸大截至目前已获批18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其中包括学校强势学科经、管、法、文强强联合的项目,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供应链管理”等;也有传统优势学科和理工的结合,如“保险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还有符合国家强调的“小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项目,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分别与阿拉伯语、朝鲜语、法语、俄语等专业联合的项目。

  北交大目前有5个双学士学位招生项目,所涉专业均为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培养过程融入了相应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保密管理+保密技术”是2024年新增项目,项目所属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均获评A-评级。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新获批“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方向)+人工智能”“传播学+人工智能”“公共事业管理+人工智能”“统计学+环境工程”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同时,“英语+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这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于同年开启首批招生。

  参与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学生可以在同一学习周期内,深入探索两个不同领域的专业。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运用双专业知识进行跨领域研究,激发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怎么招?  有高考直招、校内选拔、两者并行三种类型

  双学士学位项目的招生一般由各高校自行设计,结合学校整体情况自主拟定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高考选科要求等,并由市学位委员会审批。招生方式一般可分为高考直招、校内选拔、高考直招与入校选拔并行这三种类型。

  贸大的双学士学位项目涵盖以上三种招生类型。采用高考直招方式的项目有“国贸+法学(即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金融学+供应链管理”“国贸+物流管理”,这些项目对考生的高考选考科目均不做要求。采用高考直招与入校选拔并行方式进行招生的项目,主要为合作学院进行双招,如“保险+大数据”项目,学生既可通过保险学专业进入(不限选考科目),也可通过大数据专业进入(限考物理+化学);录取至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入校后需要二次选拔才可进入该双学士学位项目,录取至保险学专业的学生可直接进入该项目。除上述提及的项目外,贸大其余双学士学位项目均为入校后选拔,且仅有一个招生专业,只在该招生专业中进行申请。

  人大的“财政学+数学”“应用经济+数据科学”等项目的选拔办法由各学院颁布,招生方式各有不同。例如,“财政学+数学”项目采取高考招生直接录取和入校后二次选拔两种方式,每年招收20人左右,由财政金融学院和数学学院分别进行选拔与管理。入校后选拔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其中笔试着重考核数学基础,面试重点考查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对项目的理解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应用经济+数据科学”项目由学生自主报名,从2024年选拔办法中可知,该项目选拔对象为新路引航专项计划学生(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类和统计学院统计学类的2024级本科新生,文理不限。

  北交大“交通运输+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金融学”“工业工程+统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学”“保密管理+保密技术”这 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在入学时均面向对应招生专业(类)的新生进行选拔,高考选科要求与对应招生专业(类)相同。北交大招办主任马泰介绍,有意愿报考的同学需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报考双学士学位项目对应的本科招生专业(类),入学后通过项目选拔。

  北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商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1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通过高考实施大类招生,选考科目按照相关大类的招生要求制定。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人工智能”“动物科学+人工智能”“水利水电工程+人工智能”“土木工程+金融学”4个项目于2024年启动首次招生,目前在高考录取阶段不进行招生,而是在新生入学后采取校内选拔方式招生。农大招办主任白菲介绍,每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各选拔15人,校内选拔等同于转专业,符合学籍管理规定中转专业要求的新生可以自愿报名。

  北京工商大学的“食品营养与健康+数字营销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财务管理”两个项目开设于2024年,当前仅在北京招生,招生人数均为30人,学生毕业后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学士学位。

  

  怎样培养?  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融合开展学科课程

  一般来说,双学士学位项目由联合培养的两个专业共同制定一套专门的培养方案,通过学科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从而培养具有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贸大招办副主任顾新宇介绍,学校双学士学位项目单独成班授课,由两边专业教师一同进行培养。学生从大一开始修读,整体学分比普通单专业多40-50学分。学生大一、大二年级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大三、大四年级进行专业课学习。与辅修双学位毕业时需要做两份毕业设计不同,双学士学位项目大部分只需要完成一份毕业设计,例如“金融学+英语类”项目,可以用英语撰写金融专业相关的论文。

  人大“工商管理+法学”项目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管理技能和法律素养的新型复合型卓越人才。在培养特色上,一是学科融合,通过商学院和法学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二是课程融合,该项目开设多门整合型课程,由两个学院的教师联合授课,从不同学科角度讲授同一门课程,实现课程实质上的融合。三是生活融合,项目学生入校后采用单独编班,两个学院学生同堂上课,共同参加集体活动,共享优势资源。四是实践和就业融合,学生在商学院和法学院教师的共同带领下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会、企业参访等。

  北工商“食品营养与健康+数字营销管理”项目注重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体现交叉学科资源优势,依托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科研平台,开展“教授科研实训”,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建立“实习企业-学生-专业老师”三位一体的系统教学模式,打造系统化的学生实践教育平台,将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双主修学科背景。除了两个学科各自的主干课程外,该项目还创造性地开设了一些交叉课程,如食品行业营销调研、食品新产品设计与营销。该项目的实习实践从第3学期贯穿到第6学期,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北理工招办常务副主任王浩宇介绍,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学分在170至180学分,结合双方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生应修满相应专业的核心课程并符合学校统一的思政、体育等课程学分要求。同时,项目设置了相关的交叉融合课程,选聘两专业双导师,创新课程报告与毕业设计模式,将理、工、文、管、法各门类专业有机融合,在课程、考核、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充分体现项目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性特点。

  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在证书中予以注明。双学士学位项目中的两个专业不分主辅,具有同等效力,因而更加具有社会认同与竞争力。

  

  就业去向  灵活的选择  多样的可能

  通过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打破学科和专业边界、院系边界,各高校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两个专业、两个方向的双学士学位项目,都能带来更灵活的选择和更多样的可能。修读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学生,一般能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在毕业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择就业方向。

  据了解,人大“工商管理+法学”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国内升学、留学深造和直接工作的比例大约为1∶1∶1。其中,选择国内升学的主要是进入“双一流”高校,修读管理或法律相关专业;出国深造主要是国际知名高校。在就业去向上,毕业生既可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亦可在司法机关从事相关工作。学生还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工作。

  北工商本科招办主任卜晓媛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高分子材料、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以在材料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销售等工作,例如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等企业;还可以在财务、金融、咨询等领域从事财务会计、审计、投资、风险管理等工作。另外,政府部门对于从事材料产业规划、政策制定、行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报考建议方面,白菲指出,双学士学位项目适合学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双学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就业领域,但是也会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驱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有交叉学科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顾新宇指出,选择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学生,对双专业都应有学习热情,思维活跃,能够在学科交叉中发现融合的桥梁,能够同时运用跨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同时,双学士学位项目较单独专业学习来说,难度较大,学生需要吃苦耐劳、充满韧劲,潜心钻研。他提醒,学生在报考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学校对于专业建设的培养方案和方向,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不同,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专业就读。另外,双学士学位项目有单招、双招,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选考科目要求,避免错过自己的心仪专业。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张睦函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邓 菡  胡梦蝶  邱乾谋  马明星  苗 露)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