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发布综合评价招生简章,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拉开大幕。
招生条件:高考成绩+综合素质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适应新形势的一种招生模式,院校通过“高考成绩+综合素质”的方式选拔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优秀学生。
往年在京通过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共有7所,其中2所为北京高校,即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其余5所京外高校为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目前除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启动网申流程外,其他高校尚未发布最新招生信息。参照往年情况,多数高校综合评价报名时间集中在3月至5月进行。
不同招生高校在报考条件、综合素质考核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上海纽约大学2025年面向全国招收251名学生,招生计划不做分省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名额不设上下限,招生对象为学业优异、英语能力突出,具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勇于挑战自我,乐于尝试新事物,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并且愿意成为跨文化沟通桥梁的优秀高中毕业生;202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15个专业在京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招生,所有专业均要求考生须选考物理+化学;还有一些院校会有特别报考要求,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要求考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10%,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北外生源基地校和省级示范校可适当放宽排名限制)等。
参加综合评价的考生,均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各校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报名。一般来说,院校均要求考生提供填写好的学校综合评价报名申请表、加盖公章的高中阶段成绩单以及其他能反映申请者自身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及荣誉证书等材料。
一些学校对申请材料还有特殊要求。比如,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要求考生提供一份自我介绍,形式包括自述信以及视频两种,北外要求考生用中文和高考外语语种录制,多所高校均要求考生提供任课老师的推荐信。昆山杜克大学要求考生除了提交材料外,今年增加了人工智能(AI)面试环节,主要考查学生的英文沟通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等,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工智能面试的考生,视为放弃申请资格。
校考方式:校园开放日或能力测试
报名结束后,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初审通过的考生获得参加校园开放日或能力测试的资格。
在京采取综合评价招生的7所院校中,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采用校园开放日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核。校园开放日不仅向考生和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状况,也能通过多种方式全面考查入围考生的学习思维、动手实践、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创新创意等各方面素质。
昆山杜克大学校园开放日将在2025年3月或4月进行,通过面试和笔试(即英文写作测试)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创新潜质、求知欲、团队精神、英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进行进一步考核,同时通过校园参观、团队活动、模拟课堂、在校生和家长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们对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设施、教育理念、学生服务有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不同于传统的考试、笔试,学校每年的活动形式与内容都是重新设计安排的,有关老师表示,学生不需要准备,也无从准备,考生只要放松心态、展示真实的自己即可。
能力测试根据不同高校的安排分为“笔试+面试”“仅笔试”“仅面试”3种形式。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京招生的测试内容为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数理基础、逻辑推理、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一般不出“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仅进行笔试,包含2个科目,一是“专业基础能力测试”,内容为数学或文学;二是“外语测试”,内容为英语或俄语。北京外国语大学采用面试形式,包括外语口试和中文面试,复语考生必须参加复语测试,成绩达到3分的作为附加分计入能力测试成绩。通过南方科技大学初审的考生获得自主能力测试机试资格,机试通过后在生源地进行面试。
另外,无论是校园开放日还是能力测试,校测中都包含体育测试科目,具体测试项目由学校自行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参考。
成绩构成:“631”“541”“73”等不同模式
各校在录取时,考生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的占比并不一样,一般会采取 “631”“541”“73”等模式。
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均采用“631”的模式计算考生的录取成绩,即考生高考成绩占综合评价成绩的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或高中平时成绩占10%。昆山杜克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则以“541”模式进行,即根据学生高考成绩(权重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权重40%,包括对申请材料和人工智能面试结果的评估、学生的校园日活动表现),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权重10%)计算所得的综合评定成绩择优录取;如果所在省 (区、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成绩仅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且等级性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的计算,则自主综合评估权重以 50%计算,即按照“5-5”模式进行综合评分。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成绩为考生的高考(实际考分)、能力测试两方面的成绩以当地高考成绩满分值按7:3的比例加总。
上海科技大学综合评价成绩为考生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与其高考成绩相加,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分为ABC三档,均有不同对应分值。根据上海纽约大学2025年政策,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初审环节及校园日活动表现,确定优先录取(A.预录取)、考虑录取(B.待录取)和不予录取三类情况,并对前两类学生给予相应录取政策。
综合评价招生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北京考生须在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填报相应志愿。
招生专业:多为各校特色优势专业
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多为高校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
一些学校本科专业在京仅采用综合评价招生方式,比如昆山杜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有些学校同一个专业既采用综合评价招生在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录取,又采用普通高考的方式在本科普通批录取,该专业没有被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仍有机会在本科普通批被录取,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专业。
2025年上海纽约大学招生的本科专业包括金融学(商学与金融、商学与市场营销)、经济学、生物科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互动媒体艺术、互动媒体与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荣誉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世界史(全球中国学、社会科学、综合人文)、自主设计等。考生须于2025年1月1日前,登录该校本科申请系统提交相关资料。
202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环境科学在内的15个专业在京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招收本科生,上述专业均为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高端外语人才,深入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从2016年开始,在非通用语种专业实行综合评价招生模式。2024年,该校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包括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29个语种。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术事务部副部长,北京、天津招生组组长王曼丽介绍,2024年学校共有18个本科专业招生,包含13个双学籍专业、5个单学籍专业,多数专业要求考生选考物理+化学。其中,在京招生的有经济学、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俄语教学)、生物科学(英语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7个双学籍专业。学校双学籍专业录取的学生会注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两校学籍,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符合莫斯科大学规定的本科毕业生,可获得莫斯科大学毕业(含学位)证书。
昆山杜克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化学、全球健康学、环境科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历史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学、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关老师提醒,招生计划中的招生专业名称仅用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与考生入学后的专业方向没有直接关联。
培养方向: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综合评价的考查和选拔与高校人才的培养理念是一以贯之的。综合评价招生培养目标是为了选拔出更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兼具潜质和学习能力的考生。考生入学后,经过探索兴趣、深入了解,普遍对专业有再次选择权。
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学生通过完成涵盖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核心课程,在对各个学科的内容、前景以及自身特点有了深入认识后,最迟可在大二结束前完成专业选择。大学就读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前往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的纽约校园、阿布扎比校园或分布于六大洲的13个学习中心进行为期一至两个学期的海外学习。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科学家,考生对学科有兴趣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校针对本科生推出“三段式”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入校后学生有两次换专业机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办副主任徐丽莉介绍,该校的综合评价招生每年会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对招生的小语种专业进行调整。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录取考生入校后经选拔,可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并转入英语学院就读,部分语种学生可进入新华社“多语种国际传播实验班”及全球治理卓越本科生平台学习。为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全覆盖,学校全面推行主辅修制度。学校鼓励与“一带一路”相关语言专业学生在第三至八学期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辅修,目前学校已开设了包括英语、外交学、法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在内的10个专业方向的辅修课程,学生按辅修要求修满学分即可拿到北外颁发的对应专业辅修证书。同时,学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互相开放本科通识选修课程,本科生在校期间可以去这4所高校进行线下学习。学校设立的“涉外法治”“外交与外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智能计算与语言科技”“区域国别学”“教育学”6个微专业,也向全校学生开放。此外,学校所有专业本科生均可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近90%。所有外语专业的本科生都要学第二外语,学有余力可修读第三外语,达到复语型人才培养目标。
昆山杜克大学学生入学时不分具体专业,在经过自由选课探索、对自身特点有了深入认识之后,最迟在大二学年末,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专业。
哪些考生适合走综合评价这条路?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办老师陈俊佑:综合评价的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理念是一致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是高校选择“最合适”学生,而非选择“最高分”学生的一种招生模式,比如国科大非常重视考生的科学兴趣和综合素养,综评的目的是发现那些真正从心底热爱科学,具有较好科研潜质、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青少年。
不同高校对报名考生的要求各有侧重,基本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依托。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期盼考生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有学习研究的潜力、对科学具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报名条件中要求考生外语学习能力突出,具有浓厚的外语学习兴趣以及对国别区域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有浓厚兴趣等。简而言之,综合评价选拔更适合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及热爱领域有明确目标,且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附:综合评价招生流程表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