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大”又“小”金融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学院副教授 卞 洋
开栏语: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首善之区”的高等教育更是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首都高校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从本期起,本报开设“专业大家谈”栏目,通过记者访谈、专家解读等方式,展示首都高校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展开的一系列学科探索和育人实践。
近期,国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家庭如何配置资产、企业如何融资、金融机构又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都对金融专业人才产生持续需求。金融看似深奥又无处不在。
什么是金融学?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如果把一国国民经济视作人的身体,金融就像是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为各器官提供必要的养分和能量。金融学所研究的,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对资源跨时期和跨部门的最优配置。
金融学既“大”又“小”:一方面,金融学融合经济、管理、数学、统计、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另一方面,金融学高度关注个体的金融决策,依靠一系列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
从研究对象与方法出发,金融学包含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及金融交叉学科三个分支:宏观金融学包含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金融中介等;微观金融学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及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交叉学科主要有金融与数学、工程等交叉形成的金融工程学,金融与心理学、行为理论结合形成的行为金融学,近年来兴起的金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叉的金融科技等。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金融呢?通常情况下,只要你对经济、管理有兴趣,不讨厌数学和计算机,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你就能学习金融。金融学不仅是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千万不能做“书呆子”,因此实践能力也很重要。金融学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在金融行业中,与人沟通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对于那些喜欢挑战、愿意接受新知识,并有志于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同学来说,学金融的门槛不高。不管你背景如何、基础怎样,金融学的知识殿堂会平等地为每个人敞开大门。
金融学什么?不同专业方向各不相同
金融学是一个“大家族”,包含多个不同专业方向。以贸大中国金融学院为例,学院拥有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和新开设的金融科技四个专业。简而言之,金融学偏向于宏观金融,投资学偏向于微观金融,金融工程和金融科技则属于交叉学科。
这四个专业在必修课程设置上,都要求掌握坚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在此基础上,金融学专业偏重金融经济学、银行管理与国际金融;投资学更系统地学习投资与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工程侧重于运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解决金融问题;金融科技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这四个专业各有优势,开设的课程相互交叉也互为支撑。对外经贸大学有非常灵活开放的选课制度,绝大多数课程都面向全院(乃至全校)所有专业开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
贸大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金融学院、保险学院都开设了金融学相关专业。我主要介绍中国金融学院的培养特色。
贸大中国金融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金融学院,当时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陈云同志题词“办好中国金融学院,培养新一代银行家”。本世纪初,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后,在原中国金融学院金融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2023年,学院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
贸大中国金融学院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金融教育和研究平台。本院全部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均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本院专业化程度强、国际化程度高、校友资源广泛、与金融业界保持紧密联系。
作为“两财(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一贸”财经院校第一梯队的金牌专业,本院金融学的培养特色包括三方面。一是师资力量雄厚,博士化率达到92%。二是培养理念先进。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岗位适应能力强”的理念,课程体系既注重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又有现代金融行业所需的会计、法学、信息科技等多学科课程,还包含大量实验性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设立鸿儒金融、量化金融、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色实验班。三是注重国际化。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每年均有大量本科生参加海外名校的暑期学校和为期半年的交换项目。
就业前景怎么样?金融学关乎国计民生
以贸大中国金融学院为例,贸大金院的毕业生去向具备高深造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特征。深造方面,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诸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另有较高比例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本校等国内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业方面,历届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遍及经济、金融的各个行业,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国有、股份制和外资银行,证券、基金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我们所有的金融相关专业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深造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通过融通资金、提供信用支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这就要拥有一支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对金融学是“重大利好”。从宏观视角上看,我国经济始终以市场化为发展方向,必须要有合理的资源配置。如何去投融资、如何配置资金,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产生持续需求,同学们未来就业空间广阔。从行业视角上看,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变化急速,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下,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如春笋般涌现,金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从个人发展角度看,金融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文科和数理功底,对人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较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方兴未艾,现代金融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宽广,通过金融和各类学科的交叉结合,金融学子在就业时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 热问答疑
问:网传“家里必须有‘矿’才适合学金融”是真的吗?
答:家庭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适用于金融学在内的所有专业;家庭背景对于银行员工“拉存款”有帮助,这点我们也承认。反过来,如果说“没背景就不适合学金融”,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
一方面,金融是高度竞争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最看重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能够脱颖而出的必然是具备真才实学、勇于创新和不断进取的人。事实上,绝大多数在金融界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都来自普通家庭。另一方面,没有家庭背景,你还可以依赖校友资源,譬如我们中国金融学院就有大量校友遍布各类金融机构。只要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一流大学结识优秀的同学与校友,就一定能够在金融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