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准考证还有这些用处
随着2024年高考成绩的发布,考生们全情投入参与的这场考试终于有了结果。也许一些考生会认为,那张陪伴并见证自己“完赛上岸”的准考证已经失效,殊不知,在你成为一名大学新生前,这张准考证还有它尚未完成的使命,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一下高考结束后准考证的六大用途。
用途一:
查询高考成绩
6月25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考生高考成绩,北京市高招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公布。考生可通过自己准考证上标注的考生号、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查询高考成绩。
用途二:
参加提前批相关院校考试
高考结束后,需要报考提前批次军队、公安、司法类院校的考生须注意:这类院校在组织面试、体能测试(体检)等过程中,一般会要求考生携带高考准考证。参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的《2024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工作相关安排》可知,6月26日下午,政治考核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打印“军检通知单”。6月27日开始,考生须按照军检通知单中明确的时间和地点,持高考准考证、身份证、军检通知单参加军检。意愿报考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专业的考生,须接受走访调查。
6月30日下午,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军检最终结论。
此外,如果考生计划参加相关高校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也需根据招生院校发布的校考通知,备好准考证以备高校核验身份时使用。(各招生院校具体要求,以学校最新通知为准)
用途三:
重置志愿填报密码
在填报志愿阶段,考生同样需要用到高考准考证上的相关信息。考生在进入志愿填报系统时,必须输入之前设定的密码。如考生不小心忘记密码或想修改密码,就需要输入准考证上标注的考生号再加上身份证号及高考报名时预留的手机号等信息,按步骤重置密码。考生须妥善保管志愿填报系统登录密码,切记不要泄漏给他人。
用途四:
录取结果查询
录取阶段,考生可通过自己准考证上标注的考生号、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查询录取结果。
用途五:
领取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从高校寄出后,考生可在相应平台输入准考证号或考生号即可查看录取通知书寄递状态。
身份证或准考证是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的凭证,在收件时一定要提前备好,以便顺利查收录取通知书。
用途六:
大学入学报到
部分高校会在录取通知书里明确说明,入学报到时,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材料到校办理报到手续。
相关链接
除上述情况需要考生提前备好准考证外,北京不少景区也针对考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考生只需出示这张小小的准考证,就能以高考生的身份享有免费或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开启一场告别中学时代的毕业旅程。
景区一、云蒙山风景区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31日,国内应届考生持本人2024年有效准考证、身份证可畅玩云蒙山风景区。(针对考生免景区门票政策,不包含景区其他项目)
景区二、古北水镇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31日,2024届高考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经由人工检票通道工作人员核验无误后,可享免古北水镇景区门票入园。
景区三、中央电视塔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15日,应届高三、初三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到中央电视塔景区售票处可以45元/人的价格(半价)购买该景区优惠票。
景区四、潭柘寺景区
优惠政策:高考考生可凭借2024年准考证免票入园。
景区五、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31日,2024年高考考生、中考考生可以59元/人的优惠价格购票。(原价120元,不包含海狮表演和5D电影)换票时,考生须出示本人的准考证原件。
景区六、北京欢乐谷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31日,景区针对考生推出239元/人的优惠票,随买随用,每人限购1张。入园时,需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同时携带准考证或录取通知书原件。本次推出的优惠政策限2024年全国应届中高考考生购买使用。该票种可在入园游玩当天办理补差价升级年卡。
景区七、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31日,2024届考生本人持身份证、准考证,由人工检票通道工作人员核实,可享免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门票的优惠政策。
景区八、昌平区部分景区
优惠政策:即日起至8月31日,凡参加2024年全国高考的考生凭准考证即可享受免费入园福利,随行人员可享受景区门票8折优惠。参与本次活动景区包括:1.明十三陵景区(长陵、定陵、昭陵、神道);2.居庸关长城景区(日场夜场均可参观);3.银山塔林景区。
(注:具体优惠请以各景区官方公布为准,出行前建议考生先向景点进行了解咨询)
■ 开卷有益
随着高考成绩的揭晓,又一届高三生结束了他们的中学时代,即将在9月迈入大学校门,开启一段既让人憧憬又充满挑战的人生新篇章。本期,我们为大家推荐由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主编的《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十个一”养成教育指南》一书,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正确打开大学生活的思路。
《如何度过大学时光
“十个一”养成教育指南》
推荐理由:时代赋予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但人才培养依然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大学新生处于青春后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自我实现。大学能为这些“新鲜血液”提供的成长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业课程,二是成长环境。学业课程及其体系的建构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二者的充分融合,犹如中国古代木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凹凸结合,形成相互咬合、受力稳定、和谐平衡的关系。
本书主编汪明义校长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成长环境比学业课程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甚。但要让环境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影响,坚守“学生既是学校环境的享有者,也是学校环境的创建者;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自我教育的实施者”这个观念是先决条件。在他看来,只有学生深度地融入环境的营造中,他们才能成为大学真正的主人,也才能成为环境的受益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汪明义校长把那些需要学生深度融入的环境构建内容凝结成“十个一”,即一个总结、两封书信、三个场地、四项活动。一个总结,即每位学生要对每个学期的生活、学业或本学期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做总结,通过总结得失,不断增长智慧、培养能力和提升思维,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两封书信,即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要给自己的亲人和老师各写一封书信,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既能表达对亲人和师长的感激之情,也能提高自身书面表达和沟通能力,更能从亲友和老师那里获得前行的力量;三个场地,即鼓励学生们多到图书馆、学术厅、运动场等地,充分运用第二课堂,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四项活动,即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有组织的活动,学生能增长见识,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自信心,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在他看来,“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的核心在于“教育”,关键在于“养成”,目标在于形成“好习惯”。
为了让更多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孩子不虚度这段时光,汪明义校长组织编委团队编撰了《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十个一”养成教育指南》这本书,力图实现“十个一”养成教育在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以此来提升大众对“十个一”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并使其成为可以推广的经验与模式,给青年学生更多的成长机会。
这个暑假,正在为上大学做准备的你不妨翻看一下这本书,提前为新生活做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