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驿站

发布时间:2023-02-15 期号: 1683期

  指挥官式陪考要不得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 王世强

  案例:

  经过寒假休整的小莹在这周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高三后半段旅程。小莹的妈妈极其重视孩子的学习,她舍得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小莹的照顾当中。以至于近些年每当小莹深处“生涯路径”选择的关键节点,例如选报哪所高中、高考如何选科等,几乎都是妈妈做的决定。小莹也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好,一直服服帖帖的,但随着高三复习的深入,她觉得妈妈这种说一不二的“指挥官”状态让自己很不舒服。小莹认为妈妈给她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她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调适心情。

  其实小莹妈妈也并非过得十分舒心。她感觉缺失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每天应付家务和陪考,她也有着身心疲惫、不堪重负的感觉。亲戚朋友都劝她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能量投入到孩子身上,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妈妈也认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该做些调整了呢?

  分析:

  作为父母,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认为孩子还小,自己要对孩子全方位负责任,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做出不成熟的选择。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会发现高三的孩子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而且再过半年,孩子将独立面对大学生活,他们需要在各方面锻炼独立做出选择的能力。指挥官式的陪伴是有局限性的,此类家长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过度干预的背后是自己焦虑

  为什么会不放心呢?心理学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父母表面上是不放心孩子,其实是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有焦虑感。当焦虑感来袭,只能通过控制外在的事情和人,以这种方式缓解失控感,让自己感觉到安全。作为家长,要及时地反思自己,避免因为焦虑而过度干预孩子。

  没有给孩子真正的支持

  高三的孩子,最需要的可能不是直接的指导,当我们认真倾听,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不要急于纠正他们的行为,而是要以陪伴者和助力者的身份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才会给孩子真正的支持。

  支招:

  摆脱心理负担

  小莹妈妈的顾虑和担心来自于她认为,孩子的高考对自己意义重大,甚至超过了她自己的身心健康。现在妈妈该做的就是厘清自己的想法,尽量放下心理负担,让自己摆脱不属于自己的压力,一方面是给孩子松绑,一方面也是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做好自己,调整好自己的身心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开心,让自己更有活力和能量。

  母慈子孝

  当我们回归父母子女关系的本质就会发现,一个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基本关系模型,是慈母和孝子的关系模型。一个慈爱的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她是有界限有原则的,她会保持好和孩子的距离,同时又可以做到不过渡干预,不盲目介入。一个孝子,他们顺父母的心意,让父母开心,让父母满意,但不委屈自己。这样的关系模型亲子关系和谐,两方的心灵是相通的,是充满能量的,父母和孩子能够相互体谅,共同面对并跨越困难。

  回归本位

  阿根廷队夺得本届世界杯冠军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回归本位,上下拧成一股绳。教练员给梅西无条件的支持,就会让他焕发出无穷的潜能和力量,最终完成个人的自我实现。回到高考这件事也是如此,家长可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教练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孩子,多思考,少干预,多鼓励。家庭是团结有力的团队,团队里的成员都祝福孩子、成全孩子,无条件相信孩子,给孩子最大且无条件的支持,他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成功完成自己的任务。

  

  

  

  

  心理小百科

  怎样步入顿悟之境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 冯红梅

 

  顿悟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勒通过对黑猩猩解决问题情境的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是指突然觉察和领悟问题的心理机制。

  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直觉悟性,具有非预期的突发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信息处理的模糊性等特点。顿悟能打破人的思维定式,找到新的思路,从而推动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可以抑制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挫败感,产生一种促使其寻找解题途径的潜在动力。

  二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承上启下的阶段,本轮复习的目标是整合教材体系,构建专题知识网络结构,建立专题知识之间层级关系,全面落实各种解题能力,规范答题。把不同模块相互联系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专题知识框架;让知识按专题进行有序摆放。结合训练把各种重点知识进行落实,形成快速而准确的解题能力。有了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新的题目情境中很容易产生知识迁移,所以二轮复习时很容易产生顿悟,形成创造性思维。在第二轮复习中,建议考生尝试以下做法:

  1.建构知识的组块体系。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把长时记忆的数学知识储存在有序的认知结构之中,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梳理,在逐步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条件下,形成知识组块体系,为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问题解答提供条件和前提。

  2.相似类比,促迁移。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经验等,让已知与未知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思维遇阻,可能会产生困惑,但只要持续思考、探究,并保持强烈的兴趣,就能获得怦然心动、豁然开朗的感觉,步入顿悟之境。比如化学复习过程中,在二氧化碳基础上从类别角度复习二氧化硫,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再补充从价态角度分析二氧化硫,又复习了二氧化硫的特性。

  3.整理错题,不断反思。错题中的“错”可能不是真正的错,而是自己开始没理解的正确,或是误解了的正确。学生不应拒绝这样的宝贵资源,应该不断反思错题。随着化错过程的展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4.探索问题情境之中的准确解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索为学习的生命线,在开放性的答案解答过程中,提取重要信息,对问题进行验证和修正,在探究性的数学研究过程中进行多层次解答,体验如何做数学,并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再创造”。

  

  

  

  开卷有益

  高三年级的学生长期处于辛苦的复习与备考之中,面对学习与升学压力,情绪能量在一次次“挫折”中损耗,“励志鸡汤”所能提供的短暂动力不足以支撑他们走完整个高三,随之而来的自我怀疑、内心焦虑、迷茫与彷徨充斥着内心,但又不知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行。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的鲁雨睛老师为有此类困惑的考生推荐相关书目,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维持积极态度的同时,借助合理的方法策略进行备考与冲刺。

  

  《这才是我要的专业》

  

  主编:刘燕

  本书主要“从学科看专业”与“从就业看专业”两大篇目依次介绍九大学科所对应的专业,以职业发展目标为导向,落实到选科与选专业,其中每个专业都包含专业解读、性格解构、专业课程、选科测评、就业深造、报考指南、过来人说、填报技巧等内容,将专业与职业相结合进行讲解,帮助高中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明确目标和方向。

  推荐理由:

  对高三学生来说,本书既是一本实用的高中生涯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的工具书,更是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用书。本书结构清晰、专业分析角度多元化,从课程、就业、过来人的体会等角度进行解读,能够帮助考生与家长简单了解专业特点,面对未知的未来不再迷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优势选择专业,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和职业生涯,有目标、有技巧地进行备考与报考。

  

  《高三突围》

  作者:王振宇(青年作家,高考系统学习方法研究者)

  

  本书主要从认知心态、方法技巧、学科思维、临考冲刺四个篇章出发,结合考生常见的学习场景与问题,对“如何在高三保持良好心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用科学思维快速提分”“如何在最后阶段再接再厉”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积极实践。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专注于帮助高三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为考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提升其认知思维的书。该书主要涵盖了“认知”“习惯”“心态”“技巧”四大维度,内容较为丰富;书中提及的方法指导通俗易懂、指导性强,善于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学习场景对所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为考生提供有效、科学的具体建议与策略,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及时调整状态,进而突破障碍,实现高效进步。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