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 迪) 智能科学、人工智能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前沿热点,也是学生科研实践的关注热点。在北京市第八中学日前举办的科技节活动中,学校科技教育办公室邀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为同学们带来“智能机器人”主题线上讲座。
对于智能控制和人工智能,大家都不陌生,这两项技术渗透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智能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分类?对人类有何作用?又是怎么发展的呢?面对同学们的好奇,赵晓光带领大家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历史与现状,学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探讨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此外,她还对机器人的主要研究内容、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以及中外各国的仿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讲座中,同学们认识了机器大狗、软体仿生毛毛虫、仿生鱼、软体机器人和仿生蛇型机械臂等前沿智能机器人。在认真听讲后,大家还生发出一连串感兴趣的问题:“智能机器人有何作用?”“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热点问题,赵晓光老师进行了耐心解答。她指出,智能控制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在于为人类服务,技术首先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人类会对技术进行控制,在可以预见的短期未来,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事情不会出现。
学校超创中心500余名师生一起参加了这场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讲座。学校科技教育办公室教师王文智表示:“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解决卡脖子的关键问题。我们衷心敬佩所有像赵晓光老师一样优秀坚韧的科研人员;也希望北京八中的优秀学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祖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接下来,学校还将继续举行航空航天科学专场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是北京科学中心举办的“院士专家讲科学·校园行活动”北京市第八中学专场。该项活动邀请多位院士专家进行权威科普解读,并与北京市中小学生密切互动,为青少年带来覆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领域的线上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