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 王世强
案例:开学两个多月了,禾禾感觉备考生活真是不易。在学校的每一天不仅能感受到“备战”氛围,其他诸如核酸检测等事务也会占据一些时间和精力。回到家的她更是感受到了什么叫“一地鸡毛”,好像处处都不顺心,处处都有障碍。禾禾的妈妈虽然工作很忙,但依旧紧盯禾禾的学习,经常是禾禾到家还没来得及休息,妈妈就忍不住要“唠叨”自己白天冥思苦想到的“复习策略”,列出十几条清单让禾禾完成。妈妈这种焦虑的情绪影响到了禾禾,原本心中有很多压力和烦心事想要回家述说,可妈妈的样子,让她选择敬而远之。最近,禾禾有时连早饭都不吃就赶紧出门,妈妈很不开心,这个家似乎只是孩子睡觉的地方了。亲子关系怎么变得这么僵,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呢?
分析:新变化提出新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事务性的事情多,学习生活充满了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大家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个人时间都开始变得碎片化,没有了过去大片安静的时间,往往一件事接着又一件事,这很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焦躁。高三的备考节奏是非常快的,禾禾妈妈作为高考生的家长感触会更深,也更应该积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没有准确的定位
从本质上来讲,高考是考生自己的事情,但在陪考家长身上出现火急火燎的状态也并不意外,家长们很容易出现恨不得自己“上手”去做的状态。但家长必须明白,您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身心世界,在心态上,家长应该是放松、冷静的,这样才能够有空间观察出孩子的问题,恰当地给予孩子帮助。家长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有多久没有听孩子说说心理话了,您是否理解孩子心中的压力?所以,家长要做的第一步是调整好自己,让自己沉静下来,第二步是安静地聆听孩子的心声。
没有形成合力
由于没有平等和谐的氛围,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就会产生“火药味”,因为孩子已经很焦虑了,青春期的他们想问题本来就容易有一定的小“偏激”。因此,亲子间的交流最好是要理性、克制并有一定仪式感,最后要形成共识、形成一种合力,这些都是作为家长必须要好好设计和思考的。
一个称职的家长是要通过大量学习才能修炼成型的,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要想实现家庭教育合力,家长一定要先贮备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才行。
支招:安静下来
家长给自己一个空间,每天梳理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把积压的坏情绪宣泄出去。首先要学着保持自己心态的平衡,既不着急也不放纵,让自己尽量保持轻松平和的心境:从内在讲,您的心态平和了;从外在讲,您要处理好各种事情,比如家务、工作、人际关系等,让自己身心内外的状态都尽量保持协调和愉悦。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和孩子去沟通和交流,自然就能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让自己转换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繁忙的备考生活,往往会让孩子积蓄一些压力和情绪,他们很需要释放和理解。当家长耐心聆听孩子心声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非常感动,会接受来自长辈的关心。要避免迫不及待地提建议或者批评他们,这样会打破和谐的氛围,尽量每天都花一点时间聆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有爱的亲子氛围就逐渐形成了。
先做“容器”再提建议
当实现了良性的沟通,和谐的亲子关系建立起来以后,家长就可以积极地思考孩子存在哪些不足了。当然这种“逆耳之言”并不一定是直接说出来的,有可能是用一张小纸条,有可能在精心设计的家庭温馨时刻期间适时提出,也有可能是一条精心制作的vlog。如果交流顺畅的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积极探讨每天的困惑和问题,设计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等。但切记,家长一定要做一个“容器”,不带批判色彩地包容孩子,给他们创造向好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