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秋季新学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生选课迎来更多选择。
2020年起,清华和北大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互认学分。今年,互开课程合作再升级,北外首次加入清华北大跨校选课,三校共计开放百余门优质课程,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北大面向清华学生开放75门本科生课程,含514个名额。开课系所涉及数学科学学院、工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历史学系、社会学系、艺术学院等,除了统计学、哲学导论、经济学原理等人文社科类课程,还有现当代建筑、西方美术史、魅力机器人、影片精读等艺术科学类热门课程供学生选学。北外面向清华学生开放32门零起点第三外语课程,包含日语、丹麦语、土耳其语、泰语等,共计100个名额。
来自清华和北外的53门优质课程面向北大学生开放。其中,清华开放40门课程,含294个名额;北外开放13门课程,含29个名额。相较此前,清华开设的课程在以机械创新设计、燃烧理论为核心的工科内容中添加了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出土文献与楚史楚文化等人文课程。
本学期,清华和北大向北外开放32门课程,包括“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心理学、生命教育与身心健康”和“研究方法与思辨创新”三个模块,共计125个名额。北外向清华和北大开放33门课程,共计129个名额。
北外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外共有16个学院的125名学生报名选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通识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有101名学生选修北外三外课程。北外开放的马其顿语、卢森堡语、茨瓦纳语、克里奥尔语、库克群岛毛利语、纽埃语、皮金语七门第三外语课程为国内高校首开语种。
本次三校互开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授课,跨校上课学生要遵守授课高校的防疫政策要求,使用本人身份证或学生卡申请入校,由于疫情未能按时返校的学生,在返校前需在线学习或自学课程。
北外开展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跨校通识课程互选,是加强“十四五”期间“101工程”非通用语种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后续北外将以此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汇通文理、融贯中外”的通识教育理念,不断拓展与国内高校合作渠道,促进通识课程资源共享,加强相关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互动,打造多元化通识教育发展路径,持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