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七中学教师 曾于秦
案例: 又是一年开学时,轩轩正式升入高三,他的父母也随之加入了考爸考妈阵营,夫妇俩开始筹划为孩子做点什么。开学第一天,父母就准备了一场“高三家庭誓师大会”,妈妈给轩轩准备了一桌“考生营养餐”,还不停地给轩轩夹菜,让轩轩多吃点补补脑,可轩轩看着这些陌生又颜色寡淡的菜毫无胃口。爸爸一边吃饭一边强调高考的重要性,让轩轩全力以赴,一定要考高分上名校。轩轩实在受不了了,扔下一句“你们张嘴闭嘴不离高考,这压力我承受不来。”说完就回了房间。
分析: 高三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加之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线性和片面的,就容易导致孩子对高三要经历的曲折、困难准备不足。例如有些孩子升学意愿强烈,但是没有具体规划和目标,最终呈现出行动混乱的状态;有些孩子对备考节奏缺乏基本认知,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成绩停滞不前就会紧张、焦虑、烦躁,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需要对高三的备考节奏有所了解,并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给予孩子适时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长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在学习上激活孩子的动力和潜能,在生活上给予孩子适度的照顾,帮助孩子迅速适应高三生活。
支招: 合理拆分目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孩子对高三这一年有更多掌控感,高三对于孩子将不再是“盲盒”,而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可以根据高三一年的变化规律,协助孩子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拆分目标有三个原则:以孩子的想法为主,家长起辅助协调作用;目标要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并且随着时间梯度上升;目标尽可能详细和多元,以此保证孩子每次都至少能够实现一部分。
掌握复习规律
很多孩子刚进入高三会冲劲十足,他们脑中往往有一个假设:只要自己持续努力,成绩就会一直提升。但其实这并不符合高三真实的复习规律。任何持续学习的过程都满足曲折上升的特点,即一开始成绩飞速提升,然后进入一段平台调整期,成绩不再提升甚至还会下降,然后随着不断努力,又会进入下一个上升期。因此,家长要了解相关的学习规律并告知孩子,让孩子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接受成绩波动
未来孩子将经历很多次考试,有些孩子会将某次不理想的应考状态、结果与高考提前“挂钩”。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都在帮助他避免在高考中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转换自己看待孩子成绩的视角。这里建议家长以错题本替代成绩折线图,以此来提醒孩子在每次模考后,要将注意力放在纠错和提升,而不是单纯盯着分数的变化。
做好生涯规划
刚刚步入高三,家长有必要协助孩子将生涯计划锚定。越符合孩子需求的生涯理想越能激发孩子持续学习的动力,越清晰可实现的目标越能让孩子排除万难一心向前。因此,如果孩子并没有进行过详细的生涯规划,那家长必须利用高三一开始比较宽裕的时间协助孩子完成规划,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旁观者视角的信息,帮助孩子多维度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让孩子有更客观清晰的自我定位。家长可以为孩子收集整理他可能感兴趣的大学、专业、职业的信息,甚至可以带孩子去目标大学里逛逛,让孩子置身于理想之中,或者和相关专业或职业的人士进行交流。当头脑中的想象转变为真实的体验,孩子会更清晰自己的生涯理想,也会更努力去接近自己的理想。
提供生活支持
我们虽然不建议家长过分强调高考,但不可否认,高考对整个家庭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家长也需要对这一年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家庭生活有所准备。家长要权衡“工作者”和“父母”的角色分配。这一年孩子会需要家长提供很多支持,包括生活照料、心理安抚、信息收集等等,家长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孩子身上。家长需要提前规划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确保当孩子需要家长时,家长能够及时足量的提供支持。相应的,家长也需要学习一些心理支持的方法,例如共情、沟通、情绪安抚等。
家长还要在生活上下一些功夫,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调整生活方式,让孩子尽快适应高三的生活节奏。饮食上,在确保总体风格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维生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睡眠上,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孩子早睡早起,维持良好的时间节律;在休闲上,引导孩子慢慢过渡到积极的休闲方式,例如听音乐、运动、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