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新增劳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实验班)专业

发布时间:2022-06-29 期号: 1647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今年计划招生2448人,在京计划招生1649人。与往年相比,整体规模稳定。今年学校招生专业设置有何调整?志愿填报阶段要留意哪些问题?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该校招办主任丁志艳。

  新增劳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实验班)两专业

  丁志艳介绍,今年学校在京本科招生计划在提前批和普通批都有投放,均为平行志愿。提前批包括“双培计划”和“北京农村专项计划”,其中“双培计划”86人,“北京农村专项计划”58人,普通批计划1505人。

  学校共投放32个招生专业(类),共计47个专业(方向),分为七个大类招生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劳经学院)、金融学类、财政学类(财政与税收)、新闻传播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共包含22个专业(方向)。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如果选择大类招生专业,不仅要关注大类的名称,还要关注大类里包含的具体专业名称。

  今年学校新增劳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实验班)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劳动经济学专业是隶属于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的王牌专业,积淀深厚,办学基础扎实,师资力量优良,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具有“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的学科条件,致力于培养经济理论与经济方法过硬、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兼备的复合创新型 “新文科”人才。该专业未来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可从事人才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规划与实施、劳动服务机构管理等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和北京市品牌专业。工商管理(实验班)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作为今年新增的本科招生专业,以特色班形式独立招生,单独编班,小班培养,实行导师制,由负责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重要项目的教师任学生导师,带领学生参与前沿课题研究,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工具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部分专业有限报要求

  学校严格按照招生章程开展招录工作,考生一定要认真研读招生章程,要特别关注其中的体检标准、录取规则、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等,做到知己知彼,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

  学校招生专业以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为主,多数招生专业(类)无特殊要求与限制。部分招生专业(类)特殊的条件和限制主要体现在体检限制以及外语语种限制,其中,新闻传播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类)为色盲限报;安全工程(注安师)专业为色盲、色弱限报;外国语言文学类只招收英语考生,有视力问题或者外语语种不是英语的考生要注意在填报志愿时避开这些专业。另外,学校认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认可的各类加分,在分专业阶段同样认可,一加到底。学校不设专业组间或组内级差,若分专业遇同分,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和选考三科总成绩。

  在京进行“双培”“农村专项”两计划招生

  首经贸“双培计划”采取3+1培养模式,前三年在央属高校学习生活,第四年回到市属高校。“双培计划”学生毕业时颁发市属高校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可获央属高校的修读证明。

  目前学校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4所央属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联合培养专业包括金融学(金融与监管科技)、保险学(保险与风险管理)、投资学、工商管理(商业企业管理)、法学(知识产权)、广告学、传播学等7个专业。“双培计划”专业都是市属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对应的也是央属高校的优势专业。

  “农村专项计划”只招收户籍和学籍在城市发展新区或生态涵养发展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燕山、房山、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经开区)的农业户口考生,今年学校投放专业有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劳经学院)、新闻传播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注安师)、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类、财政学类(财政与税收)、工商管理(国际会计)。

  

  选择服从调剂可避免掉档

  丁志艳表示,作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的财经类院校,学校经管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占到招生总计划的70%左右。

  院校专业组是考生填报志愿和录取投档的基本单位,北京普通批每个考生可以填报3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又可以选择1至6个专业(方向),以及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勾选“服从组内专业调剂”,避免掉档风险。

  学校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考生利益,承诺凡是体检合格的进档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原则上将不退档。另外,在组内专业较多的情况下,考生要注意拉开填报专业的梯度,按照冲、稳、保的填报策略科学合理进行排序。

  学校实行优秀新生转专业政策,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转专业没有选考科目的要求和限制。按照学校政策相关规定,新生第一学期各门修读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合格,且在本专业(方向)绩点排名在前30%的,享有转专业资格。获得转专业资格的学生可以在第二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由接收学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在第三学期进入新专业学习。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