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分时段制订具体计划
临近高考,恰逢疫情防控关键期,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变化,让有些考生感叹居家学习效果不理想,备考效率低。在高宇看来,高考是一场智慧和坚持的比拼,最后一周合理和科学的备考安排,是考生提升效率的基础,也是能否成功完成考试的关键。为此,他给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可以将作息和高考考试时间调到一致,保证学习效率。建议考生在白天可以按高考考试时间和时长来安排复习,复习内容尽量与考试科目安排保持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达到与高考同步。争取做到熟悉考试时间和节奏,确保在高考考试时,能有最佳的精神状态。晚上的复习则可以依照学校的晚自习时间来安排学习时长。在相应的时间段中,考生应远离手机等诱惑,模拟高考考场状态,集中精神高效学习。
其次,建议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高宇表示,制订适合自己且详细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考生在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应该具体到每个时间点做什么,做到每天、每个时间点的学习不是临时起意。
最后,考生应该从“跟着学”“多刷题”变成“主动问”“勤总结”。要做好模拟考试各科总结,分析薄弱环节和相应知识点。一方面通过阅读教材、相应试题训练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解决存疑问题,争取在考前这段宝贵时间,做到弄通搞懂。此外,要整理各学科的做题方法和考试注意事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规范做题习惯,避免无谓的丢分。
起居、饮食要合理有度
高考前,考生难免因为长期的备考而感觉身心疲惫,因此导致做题效率低下,出现无谓失误等情况的发生。这些状态的出现其实就是在提示考生的身心状态不佳,需要尽快在高考前积极调整。此时,起居时间的合理规划很重要。
考生要合理安排夜晚入睡的时间,同时安排适度的午睡,为复习和考试蓄积能量和精力。建议考生尽量在22时30分至23时左右入睡,并根据高考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的三餐,做到按时吃,顿顿吃,保证自己的餐食营养均衡。考生要注意的是,考前切忌暴饮暴食和过度油腻、生冷食物摄入,防止出现因进食不当造成的身体不适。
找对渠道自主减压
因疫情导致的居家学习,不仅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复习时间,也为与老师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信条件。考生可以通过QQ、微信、视频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而这种适度的交流和倾诉在考前这一阶段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考生可以根据考前心理上的变化、学习和答题方法出现的问题、备考和其他方面的疑惑,与老师进行云上面对面的交流。
高宇认为,高考不仅是考生学习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心态层面的一次较量,良好的心态是考生高考致胜的有力保障。考前一周,往往是考生精神压力最大的一周,在这里,他建议考生:首先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方面要坚信自己可以,自己能行。另一方面,不要总想着高考时会出现“万一”。其次,考前这段时间要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散步、做操等。这样既可以减轻压力,也能消除学习带来的疲劳。最后,各位考生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地安排好最后几天的备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