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健康监测  平衡膳食营养  十倡议指导学生家长日常行为

发布时间:2022-06-01 期号: 1638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日前发布学生家长疫情防控期间日常行为倡议书,要求发挥家校协同作用,筑牢家校同防安全防线。

  家校协同共努力,以身作则同抗疫。家长要自觉遵守国家、地方、社区和学校疫情防控规定,与学校紧密配合,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健康监测天天做,出现异常快处置。家长每天要自觉开展家庭成员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咳嗽、皮疹等疑似症状,立即向学校和社区反馈子女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的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及时到医院就诊,第一时间告知学校就诊结果,做到不瞒报,不谎报。

  洗手消毒戴口罩,清洁环境常通风。家长与子女要一起养成正确积极的个人卫生习惯。带动子女做家居清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清洁。

  运动睡眠安排好,平衡膳食营养全。科学安排子女作息时间,督促子女并与其一同参加体育锻炼、亲子活动。保证子女每日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合理搭配子女一日三餐,做到食物种类多样,营养充足均衡。督促子女每天足量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保证充足的鱼、禽、蛋、肉类的摄入。

  保护眼睛讲科学,视屏时间要控制。引导子女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选择高度合适的书桌椅和清洁光源台灯,保证舒适的视光环境。科学划分学习时间间隔,每用眼20分钟,抬头远眺6米以外任何物体20秒以上。可通过眺望远方、闭目、做眼保健操、起身活动、热敷眼睛等避免眼疲劳。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尽量减少线上学习外的视屏时间。

  情绪心理细关注,亲子关系更和谐。家长要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理性沟通、温情交流,及时觉察和疏导子女负面情绪,通过运动、音乐、劳动、手作、亲子游戏等方式帮助子女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愉悦心情。引导子女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鼓励子女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长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子女,妥善处理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校门接送听指挥,公共场所守距离。尽量不带子女前往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或公共场所,必须前往时,注意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疫苗接种筑屏障,科学防疫护健康。在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前提下,主动为家庭成员接种疫苗。要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工作防疫两不误,出差上报守规定。按照属地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疫情期间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串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等社交活动。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县(区),如有出差安排,应提前获取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规定,往返时应提前主动向社区报备,并向学校如实报告旅居史。

  接触冷链莫大意,收发快递要注意。提倡家长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冻、冷链食品。加工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加工后相关器具做好清洗消毒。提倡暂缓海外网购,收取快递时注意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做好物品的清洁消毒,尽量不把外包装带入家中。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