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高三  与自己和解

发布时间:2022-05-26 期号: 1637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学生 马睿欣

 

  我的高三不似电影作品中那般慌乱、举步维艰;没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压迫感,也没有多少学习不见成效的焦虑感。相反,我的高三可以说在各方面都与众不同。

  具体有多与众不同呢,举一个小例子,大家总说考完试不要对答案,会影响后面的发挥。然而对我而言,每场考试结束后立刻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对分数有初步估计,可以避免最终成绩和预计大相径庭的情况。即使这场考试失利了,我也不会因没有心理预期而产生五雷轰顶的绝望感。另外,在和同学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可以发现自己出错的原因,也可以见识到别人出错的原因。

  或许有些人的高三是沉闷的、剑拔弩张的、各自为战的。然而我的高三,是轻快的、载笑载言的、患难与共的。我的同学、朋友在备考那段时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上我们从不吝啬自己会的内容,若是有人有疑问,便争先恐后地讲解,有争论也会第一时间加入讨论。闲暇时,我们会一起以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调节气氛。经过长时间相处,我们会因他人取得进步而高兴,会在他人失落时给予鼓励。即使高考结束至今已有三百多个日夜,我们的关系仍不减当初。我时常为能够在这段纯粹的日子里遇到这样一群善良又可爱的人而感到荣幸。因此,如果考生目前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不妨和身边朋友们清谈一二。朝夕相处的同学更能设身处地理解你的负面情绪,能用更有效的方式引导你、开导你。我不反对高三时期适当“奉行玩乐主义”,学海无涯苦作舟,前路崎岖,只要不因玩乐失了心智,苦中作乐也不失为一种实用本领。

  高考那几天,其实就是人生中再普通不过的几天,吃着和平时一样的早饭,穿着和平时一样的衣服。非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就是你可能会换一个学校参加考试。

  我在高考结束后,最意外的是发现高考成绩相较模考足足高了30分。关于志愿填报的问题,大家都说人要早些确立志向并为之努力,然而我想说,早早确立明确的目标自然是好,然而如果目前你仍在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也可以暂持观望的态度,先去多方位地了解意向学校和专业,多方权衡之下的决定或许会更加适合自己。以我自身为例,作为一个选考物化生的标准理科生,我在选择专业的道路上也曾踯躅不前。提到理科专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数学、自动化、应用物理、能源工程等专业。然而我对数学物理类学科的兴趣微乎其微。正因如此,我在选专业时一直游移不定。我认为,至少要选不心生抗拒的专业。直到强基计划开始报名时,我在《北京考试报》上看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虽然最后我没有选择强基计划,但我也因此与农大结缘,最后选择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专业。只要勇于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深耕,我们就可以成为值得称颂的栋梁之才。

  每个人度过高三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考生要做的是不断和自己和解。只要在该奋斗的岁月里,考生能对得起光阴,对得起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对得起辛勤付出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寒窗十几载的自己,一切便都明朗了。

  文章最后,是我作为大学生想给高中生的小建议:一定要多多记录生活,可以是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无论是清晨粉蓝相交的天际,傍晚温柔又热烈的晚霞,还是那透过窗帘洒在书本上的阳光,都是考生治愈疲惫的良药。高中毕业后,我常渴望能够再次趴在那扇熟悉的窗前,再看看人来人往、树影摇曳。

  希望正值纯粹又坚定岁月的你们,能不留遗憾,熠熠生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