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 张 瑶
案例:在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高三生小昊心烦意乱地预约了学校开设的网上心理咨询室,他希望与老师诉说一下自己的苦恼:“自从上了高三,我一门心思就是学习,爸爸妈妈也经常嘱咐我,只要好好学习就行,目标就是考上理想大学,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不计。我每天就是玩命学,几乎不怎么和同学聊天,也不给自己任何娱乐的时间。成绩虽然有一些提高,但总也达不到我理想的水平,并且我发现,我越来越不快乐了,每天起床想着要学习的一天就头疼,之前和我要好的同学,也因为我的冷漠渐渐和我疏远,现在想找个人聊聊都找不到……老师,我真的想不明白,我这么努力地学习,怎么反而越来越低迷了呢?”
分析:高三的学习生活让每位学生都面临较大挑战。第一是学习任务重,各个科目逻辑框架、概念、公式等,需要大量时间记忆、练习、掌握,考验着考生的平衡运筹和时间管理能力;第二是心理压力大,压力来自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程度。因此很多考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唯结果论”,认为高三这一年,只要高考结果好,其他都不重要。这样的“唯结果论”可能造成一些危害:
忽视自我。正如案例中的小昊,在“玩命学习”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真实的声音,那里有自己的优势、兴趣爱好、心理需要、情绪感受等,为了最终那个“结果”,小昊只能压抑这一切。但是,压抑并不代表内心的焦虑、不安可以缓解,只能导致小昊的状态越来越不好。现在可以回答孩子这个问题了,不是“拼命学习”的错,而是我们过于在乎那个“结果”,反而抑制了自己。
疏远关系。在高三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支持,无论是老师的智力支持,还是同伴、亲人的精神支持。小昊不仅忽视了自我感受,还疏远了同伴关系,导致需要支持和纾解时找不到路径,反而给自己平添了困扰。
短视行为。只要结果,不注重过程,往往会导致急功近利,事倍功半。有的考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投入学习,殊不知这会严重影响正常学习时的状态和效率;有的考生一头扎进做题的海洋,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地做题,反而浪费了时间;还有的考生不注重饮食健康,为了学习而节省吃饭时间,没想到身体被自己拖垮,无力应对更繁忙的学习任务。
策略:“唯结果论”不仅不会让考生感受到拼搏的快乐,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体验,甚至摧毁出发时的“梦想”。进入备考冲刺期,考生要坚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向最初的梦想一步步靠近。
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就是在确定了目标后,要以目标去贯穿行为。目标承担了方向和标准两个重要任务,方向为我们提供做事的动机,标准可以作为评价工具。目标导向在考生学习中,不仅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还能在方向和标准的引领下提升效率,从而达成自我成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考生需注意,要制定正确且有挑战的目标;要聚焦重点;要保持成长和反思。
关爱自我
在紧张忙碌的高三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考生都忽视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反而影响复习效率。尤其是在疫情形势下,在多次模拟考试后,很多考生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恐慌、倦怠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体验,是人处于高压下的正常心理反应,也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所以,考生要尝试去正视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学习觉察和评估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在正确理解、体察、接纳自己各种情绪变化的基础上,按下“情绪暂停键”,觉察和感受情绪背后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适方法。
寻求支持
在情急的时候我们往往想不到自我支持,其实,遇到难题,我们可以回忆所学知识,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知识就是自我支持系统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情绪、态度、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勇气、魄力、智慧等。虽然这些与遇到的问题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却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有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学上的“社会支持系统”,即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邻里、老师等,还应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同学和老师则与我们进行学业交流。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我们的内心深处更希望获得温暖、爱、归属感和安全感,而这些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尝试寻求足够多的支持,提升内心积极的力量,为备考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