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微信问  本报即时答

发布时间:2022-05-26 期号: 1637期

 

  @感恩的心:我想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师范生,请问入学后教师资格如何获取?毕业后,就业要签署协议吗?必须去指定单位就业吗?如果不是自己想去的单位,可以毁约吗?

  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要求,学校招收的公费师范生参加免试认定改革:学校对公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根据自愿原则,公费师范生也可自行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在师范生签约上,学校根据《北京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细则》(京教人【2019】11号)文件要求,师范生入学前,须与学校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北京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

  师范生就业按照《北京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细则》(京教人【2019】11号)和签订的《北京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北京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细则》(京教人【2019】11号)规定:师范生毕业时在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双向选择就业,毕业后须从事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含教育行政及相关部门审核注册的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历教育机构)满五年以上。

  违反教育协议的师范生需要缴纳在校期间的专业奖学金和培养费用(含免缴的学费、取得的生活补助等),具体标准参照相关文件执行。

  录取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考生要按照定向区教委以及北京市相关政策执行,入学前须与区教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由定向区教委按照公开招聘相关工作程序安排就业,服务期限不少于5年。京外师范生参照执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高考录取原则是什么?招生有男女比例限制吗?哪些专业女生不能报?在调剂和退档上如何规定?有退档风险吗?

  学校2022年高考录取总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录取时,专业录取以投档分为准,从高分到低分根据考生志愿依次录取。当投档分和专业志愿相同时,依次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值高的考生。

  对于平行志愿的省份,按提档比例完成招生计划后,不再提取其他志愿考生的档案;若未完成计划,按省招办安排将剩余计划进行志愿征集、录取,如仍无法完成,学校收回该省的剩余计划,转入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此外,学校录取时对男女生比例不作要求,对女生报考没有限制。在调剂和退档方面,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撒哪:中央民族大学是否允许考生入校后转专业?学生是否可以辅修其他专业?

  学校尊重学生意愿,除艺体类等对学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其余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两个学期末各有一次参加转专业考试,重新跨文理、跨院系选择专业的机会。根据学校往年数据,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约30%能成功转入新专业。

  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申请辅修。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当年的辅修专业开设情况进行选择,修满规定学分的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参与辅修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并通过者,可获得辅修学位证书。

  @晶儿:参考体检结果时,“不予录取”与“不宜就读”有什么区别?

  不予录取——表示不能录取。即考生分数再高,若填报了此专业也不会被录取。

  不宜就读——表示此部分内容供考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参考。即录取时,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但考生在学习此类专业时会因身体等原因比较吃力,甚至有很大几率不能正常或按时毕业。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填报志愿时,要注意查看高校招生章程,有些专业高校会在其中写明具体要求,考生要据此避开不能录取和不适宜报考的专业,结合体检表上体检医师给予的体检结论,合理选报志愿,以增加录取机会。

  @9876&4321: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的一种招录方式。通过该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本科阶段先统一学习基础课,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所学专业。考生在报考按大类招生的专业时,要了解清楚大类中包含的专业(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往年对考生身体要求有哪些?

  学校的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执行。

  此外,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凡有口吃、嘶哑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有听力障碍者,不宜就读。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