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考生参加高考的最终目的并非只是参与一次考试,角逐分数高低,其最终目的是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为后续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在备考的最后阶段,考生除了准备文化课考试外,还可以为志愿填报做哪些准备呢?记者就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黄鹤。
记者:在高三备考的冲刺阶段,考生为什么还需要同时考虑志愿填报的问题?
黄鹤:在考生备考冲刺阶段,树立正确的自我目标定位同样至关重要。一部分家长和考生会将考取的分数作为高考目标,这种模糊的定位并不科学。高考是为了考入理想大学,学习适合的专业。因此,高考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到大学和专业,而考虑志愿填报的意义,也是为了明确高考目标和奋斗方向,实现精准定位,提高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考生学习热情和潜能。
考生在给自己制定考学目标时要结合自己意向高校的招生情况,这也是在备考阶段需要考虑志愿填报的关键因素。对于备考阶段志愿填报的关注重点,建议考生结合目标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客观评估目前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年级排名,并认真分析可提升空间,锁定两到三所目标院校中所感兴趣的专业作为冲刺目标。制定的目标可适当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样可增强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发掘潜力。
记者:眼下正处于高三备考最后阶段,此时考生可以在备考、复习之余关注哪些与志愿填报相关的信息?
黄鹤:建议考生在备考、复习之余,重点关注两方面与志愿填报相关的信息:一是必须严格依据的招生信息,包括招生计划和高校招生章程等。招生计划中的院校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选科要求等信息都是考生填报志愿的直接依据;高校招生章程中对于考生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的要求也都是严格的,考生必须按照这些要求填报志愿。二是供参考的招生信息,比如目标院校和专业历年录取分数、排名等情况。这些信息可以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重要参考,并可根据自己的位次及往年情况,做大致定位。
考生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目标院校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可收集分析多种信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专业取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理性选择。
记者:扮演“陪考者”角色的家长在陪伴、照料孩子的同时,可先于孩子在哪些方面“动起来”?
黄鹤:家长积极参与是影响考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也会对孩子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目前的备考阶段,我们建议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查询并收集与高考志愿填报有关的各项资料。
一是根据孩子目前的成绩情况提前收集与之相匹配的学校相关资料,并且要提前做足多种方案的准备,比如高考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发挥失常等,根据这些情况来对应相应的高校,收集招生信息。二是提前咨询并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专业,要将该专业的各种资料收集齐全,尤其是近几年新开设的专业。同时,家长还要收集各类专业在不同的高校所具有的实力,也就是专业排行榜。三是了解志愿填报的基本知识,建议家长到教育部、北京教育考试院等平台下载相关资料,认真阅读,细心学习。现在各省份高考志愿填报大都采取平行志愿模式。考生个人的平行志愿也是有顺序的,而且投档时也会按A、B、C、D……的先后顺序将考生档案投到首先符合条件的院校,并且一次投档。因此,家长在搜集志愿填报相关信息时,考虑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至关重要。因为平行志愿是依次投档,如果填报的志愿院校没有区分度,那么很可能会面临全部投档完后未被录取,而被退档的情况。建议各位家长按照“冲一冲”“平一平”“垫一垫”的志愿填报策略,充分考虑、做足准备。四是收集相关录取数据,比如各大高校、专业近三年投档分数和排名对照情况等,在结合院校和专业情况的基础上,初步选定拟报院校和专业的范围。五是要考虑孩子的学科优劣势,以及身体状况。考生并不是适合所有专业,有部分专业对部分学科成绩或身体状况有明确的要求,考生需结合自身情况重点关注。
记者:您建议考生和家长在现阶段关注哪些信息发布渠道来收集与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
黄鹤:面对数以千计的高等院校、更多学科方向的专业以及地域等多种影响因素,充分搜集招生信息是高考填报志愿的第一步,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信息的有效渠道。
一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具体可以通过“院校库”和“专业库”栏目,获得招生高校名称,办学层次,办学地域,各方面对大学的评价,以及招生专业情况、详细专业介绍、相近专业等;还可以通过“招生章程”栏目获得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并仔细研读其中重要的信息。二是通过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网站等,获得高考招生录取的安排、批次设置、招生计划、志愿填报的要求和方法等。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和北京考试报等是发布招生录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都是及时、准确的。三是通过观看高校高招直播和直播互动,加深对目标高校的了解。这里建议考生、家长们在得知目标高校直播前,要对学校概况、专业设置、招考政策等信息有所掌握,并提前备好一些有价值的个性化问题,结合考生自身情况找准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观看高招直播,并与招办老师进行提问互动。四是及时关注各高校招生部门动态。以北建大为例,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北京建筑大学招生网站了解学校的招生专业、专业介绍、往年录取分数和排名、招生录取规则等,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办”及时获取招生快讯、宣讲安排等信息,并可通过电话、邮箱等方式与学校招生办直接取得联络,进行咨询。
记者:在知分、知位填报志愿的模式下,您建议考生以怎样的思路和步骤筛选适合自己的志愿学校备选项?
黄鹤:在距高考不到一个月的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在忙于学业之余,可通过以下几步,对即将面对的志愿填报进行初步思考。第一步:了解信息、合理定位。需充分收集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高考政策等信息,全面衡量高校历年录取分数与自身实际水平的匹配度,合理定位大致的拟报考高校,同时考虑专业选择。第二步:自我分析、统筹兼顾。基于自身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考虑个人意愿、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等,着眼于未来职业规划,初步确定目标高校和专业。第三步:确定范围,初选志愿。建议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目标高校,了解高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初步比较各高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高校和专业,进行合理排序。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必经之路,需要考生和家长做好充分的心理与行动上的准备。需要提醒的是,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的发展。因此,为志愿填报所做的准备和付出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