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一场与毅力的博弈 ——应届生法律职业资格证发放现场侧记

发布时间:2016-09-1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9月9日是2016年应届毕业生法律职业资格证发放的最后一天。据北京市司法局统计,在北京领取法律资格证书的应届生超过千人。

  一本法律资格证是考生专业知识的证明,也是学习毅力的证明,更是从大学校园迈入法律行业的“通行证”。每年全国约60万人为此拼搏,足见该证书的重要性。对于应届生而言,这本证书记载着他们的成绩、曾经的勤奋,更激励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

 

跨越800公里,证书弥足珍贵

  9月9日,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2层A区的两个窗口前,两个大箱子里尚有未发放证书,来领证的考生络绎不绝。考生报出证书号和姓名,市司法局工作人员核验证件后将证书交到考生手里。

  “您好,我的编号是4801。”“我的是4802。”考生刘燕聪和李鑫结伴来到证书发放窗口,待工作人员核对身份证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证书。“快把证书装好,别折角,它太珍贵了。”“是啊,想想当时备考时,有好几次要放弃,真庆幸能坚持下来。还记得当初咱们查成绩,遇到网络拥堵时的忐忑和紧张,现在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两个人一边将证书装进封皮,一边闲聊着。

  “走吧,咱们去庆祝一下,明天就分开了。”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刘燕聪两个月前到内蒙古支教。为了领取法律资格证,她从800公里外赶来。10日中午,她还要乘坐11个小时的火车回通辽甘旗卡镇第二高级中学。

 

专业出身,仍要加倍努力

  在领证现场,一名穿着打扮和其他考生不太一样的男生笔挺地走进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国防生或是军校考生。但在工作人员的眼里,走上法律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要有这种“精气神儿”。

  这名毕业生叫李常亮,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7月1日刚入职某区检察院。既通过司考,又考上公务员,很多人认为李常亮是幸运儿。但李常亮不这么认为。他说,无论是司法考试,还是公务员考试,都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很多人只看到我的成绩就直呼幸运,却没看到我努力背后的辛苦。即使是法律专业出身,对待司考也要放空自己,从头开始。”李常亮笑着说。

  去年3月到今年3月的这一年,李常亮认为堪比高考。不同的是,每个阶段的目标不一样。经过系统复习后,他如愿通过司法考试。接下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北京公务员考试则是全身心投入。李常亮说:“步入职场也是如此,要先把自己归零,从头学起。这样,才能在行业里学得多、走得稳。”

 

放弃读研,选择司法

  在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几乎是每名学生要跨越的坎儿;而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公务员几乎是每名学生都要做的事儿。考生毛震不仅跨越了法大学生的坎儿,还做了公大学生的事儿。而且,为了司法工作,他还放弃了读研。

  情报学专业和司法考试涉及的法律专业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而当初参加司法考试的公大情报学专业学生毛震却凭借毅力通过了司法考试。“我几乎是零基础,没接受过专业学习,也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所以,我的司法考试复习过程非常苦。”

  公安大学的日常管理很严格,除去平时上课和操练,几乎没有业余时间。毛震就利用早午饭、休息时间学习。“当时报名的人不少,但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我们班一共3个人买了教材,到考试时就剩我一个了。暑期我报了一个辅导班,目的也是督促自己学习。”一年里,毛震通过了司法考试,考上了公务员,考上了研究生,学习对他来说似乎不是难事。毛震说:“能考过,可能就是因为我的‘小目标’比较明确。参加每一项考试,我只坚持这一个目标,做这一件事。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