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就关门?三招帮父母变“同盟”
教育笔谈

发布时间:2025-10-16 期号: 1860期

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 冯 辉 宋艳鹏

  

  初三是孩子学考冲刺的关键期,也是青春期亲子矛盾集中爆发的阶段。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就关房门”“说两句就不耐烦”,简直无法沟通。其实,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就能使亲子关系从“敌人”变“同盟”。下面,笔者列举工作中的三个真实案例,借此支上三招,助力家长顺利陪伴孩子渡过初三关键期。

  

  沟通细节  让孩子愿意主动开口

  张妈妈几乎每天都问儿子“作业写完没”“考试多少分”。对此,孩子要么低头吃饭,要么回“还行”,敷衍了事。

  听从老师建议后,她改变聊天方式。当儿子提到数学最后一道大题难时,她改掉以往“那你得多做题”的说法,而是说:“昨天看你写这道题时,草稿纸用了三张,肯定费了不少劲吧?”这时,儿子突然抬头说:“是啊,最后辅助线画错了,浪费了半小时。”接着,儿子还主动讲起课堂上老师的解题思路。

  分析:这个案例中,家长的改变在于开始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从细节切入话题,用“我看到”“我感觉”开头,避免说“你总是”“你应该”。交谈中,家长要不打断、不评价,弄清状况再慢慢引导,和孩子共情。家长还要注意用场景化倾听代替说教式提问,用“具体场景+感受反馈”的方式聊天,让孩子愿意主动开口沟通。

  

  转变角色  从“监工”变为资源提供者

  李芳英语薄弱,爸爸每天催她“背20个单词”,俨然成了“监工”。久而久之,李芳不仅成绩没涨,反而看到爸爸就避之不及。反思后,李爸爸改变了策略,考后他和女儿一起分析试卷,发现女儿对高频词不熟悉。为此,他们一起制订“3天攻克1个单元高频词”的计划。李芳每天早上用10分钟记忆单词,晚上用5分钟做单词填空练习,爸爸负责每天出题。两周后,李芳完形错题减少了,也愿意主动和爸爸聊英语学习了。

  分析:案例中,家长通过帮孩子拆解目标,解决具体问题,不比较、不施压,提供资源支持和服务保障,让孩子更加信任父母了。由此,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同盟军”。

  

  用心陪伴  用情绪接纳代替讲道理

  王皓一模考前突然说:“我不想考了,肯定考不好……”妈妈抱着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特别紧张,担心考不好让我们失望,对不对?”他哭着点头。妈妈静静地等他情绪平缓了,引导王皓一起列出“担心的事”:

  1.数学压轴题不会做;

  2. 考不上重点高中;

  3.同学都比自己厉害。

  随后,妈妈带着王皓逐一分析:“压轴题我们只做前两问,能得6分就够了;重点高中也有梯度,我们先定个基础目标;至于其他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上次考试语文成绩比同桌多5分,这也是你的优势啊。”经过妈妈的疏导,王皓情绪慢慢平复,重新投入复习。

  分析:家长要允许孩子“吐槽”,并且向孩子传递“无条件支持和理解”的心理感受,让孩子充分体验安全感。家长要陪孩子拆解压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是“指挥官”,而是学习的“同行者”。

(案例中提及的姓名皆为化名)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