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一届中考生已升入初三,如何规划未来升学路径成为整个家庭的重要命题。除挤上普通高中的“独木桥”外,还能选择哪些同样拥有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为此,本报特为考生和家长系统梳理了6条常见中招升学路径。来看看哪条才是属于你的最佳选择?
学考前
初三生在学考前有登记入学、中职自主招生两条升学路径,有相应升学需求的考生要关注其报名时间。此外,面向初二学生进行选拔的“1+3”培养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初高中课程贯通的连续培养路径。
路径1:登记入学
为探索普通高中多元招生录取方式,本市在东城区、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今年,参与登记入学试点的学校共有5所,分别为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综合高中班)。
根据往年政策,考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自愿报名参加登记入学:已参加当年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本区所在学校拥有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三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考查科目地理、生物学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
到校报名时,考生要带上“报名表”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每位考生仅允许报考1所试点学校。若考生同时报名2所及以上试点学校的登记入学,将被取消报名资格。
登记入学为考生提供了一次在初中学考前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机会。如果报名考生未被此类学校录取,仍可通过6月举行的初中学考继续争取就读普高。值得注意的是,已通过登记入学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仍需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但其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形式的招生录取。
路径2: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
根据往年北京市中考中招相关工作安排,中职自主招生通常在4月底至5月初启动报名,有意愿的考生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避免错过报考时机。已参加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具有本市中等职业教育升学资格的考生均可报考。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李佳表示,北京中职自主招生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为有特定专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升学途径。考生要依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规划选择职业学校,并提前了解学校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报考时,考生要准备好个人简历、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材料,并如实填写报名信息。材料要尽量全面、详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中职自主招生考核方式一般包括笔试、面试和专业测试等,考生可提前了解考核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李佳提示,一旦被中职自主招生录取,考生将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所以要谨慎选择,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
中职自主招生相关专业皆是为适应首都高质量发展及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报名时,考生和家长往往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才能选一所适合自己的职业类院校?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外联处主任李佳介绍,在选择中职自主招生专业时,考生要充分考虑个人潜能、兴趣爱好、未来志向等多种因素。例如,学校自主招生项目涉及餐饮艺术与管理、文化艺术、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商贸、教育服务、交通运输6大专业群,共计20余个专业方向。动手能力强、做事专注、善于与人沟通的考生,可选择中餐烹饪、西餐烹饪、咖啡技艺等专业;思维逻辑较强、喜爱数字技术的考生,可选择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等专业;酷爱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较强艺术审美能力的考生,可选择非遗传承与设计、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等专业。总之,考生认清自身特质,匹配适合的专业,更有利于在未来可持续发展。
据悉,2025年,全市共有83所中职校计划自主招生1.8万余人,招生院校类型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四类。
路径3:“1+3”培养实验
“1+3”培养实验包含市级和区级两类。市级实验学校培养计划面向城六区所有初中校,其中,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通州区张家湾中学的培养计划还面向通州区所有初中校;区级实验学校培养计划面向本区所有初中校。
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升学资格和同一学校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1+3”培养实验。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相应平台,自愿在市级实验学校、区级实验学校中分别选择一所报名。已通过市级实验学校面试的学生,不可再报名区级实验学校。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中校区教务处主任安雪飞表示,对于初中阶段展现出美术或其他特长的学生而言,北京市“1+3”培养实验提供了一条兼顾学业与专业发展的特色升学路径。学校为参与“1+3”项目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配备了艺术特长各类社团、专业导师等资源,支持学生系统提升美术技能;开设具有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或跨学科项目。安雪飞建议,由于该项目允许学生在完成初三学业后直接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为特长培养腾出了更多时间,因此,已明确艺术等特长发展方向、希望减少应试干扰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扎实、需更多时间打磨专业技能的特长生,对特色特长专业感兴趣、能坚持向特色发展、文化课在中考中竞争力稍弱的学生,都可考虑通过“1+3”培养实验实现升学与兴趣的双赢。
学考后
路径4:提前招生
提前招生录取主要包括贯通项目提前招生录取和贯通项目以外其他学校提前招生录取。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是指部分职业院校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可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的人才培养方式。
贯通项目通过学考在全市范围内招生,招生对象为符合当年中考升学资格的本市正式户籍考生。各项目最低报考分数线统一设置为380分,通过提前招生或统一招生方式录取,考生参加两种招生方式均需填报志愿。考生录取总分须达到最低报考分数线方可填报贯通项目志愿。
拟报考考生要了解招生校名称、对接本科院校名称和专业,再结合兴趣爱好、就业前景及往年录取分数等因素,确定志愿院校和专业。如报考须专业加试的贯通项目,考生加试合格方可填报相应志愿。若被贯通项目录取,考生将不能再参加后续其他批次录取。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薛贇介绍,贯通项目学制为7年,其中前3年为中职教育阶段,中间2年为高职教育阶段,后2年为本科教育阶段。项目优势主要体现在全程贯通式培养,课程一体化设计,完成前5年学业且成绩合格者,通过参加专升本转段考试,合格即可进入本科学校学习,升本通过率一般不低于95%。另外,相比其他类型教育,贯通项目学生能更早接触专业课程,深化专业核心能力,更扎实地掌握技术技能。
薛贇认为,该项目比较适合希望规避普通高考竞争,通过稳定路径实现本科教育的学生。学生成绩一般介于优质高中和中职录取分数之间。想报考此类学校的考生要提早对未来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
除贯通项目外,提前招生还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提前招生、普通高中学校提前招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提前招生。普通高中提前招生又包括集团直升,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小语种特色班和美术班等招生类型。考生要注意,如想报考美术班,通常还需按要求参加专业测试。
路径5:指标分配招生
北京市将全市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分配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两种招生方式。
想要参加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的考生学考录取总分要达到430分,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市级统筹录取是按照优质高中市级统筹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市级统筹名额数,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以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校额到校录取采取校内选拔方式,按照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校额到校名额数,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以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
密云区考试中心中招办工作人员李小银介绍,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志愿可混合填报。考生若被指标分配批次录取,将不再参加后续统一招生录取。填报校额到校志愿时,考生要重点关注自己成绩在学校的排名以及学校被分配到的招生名额;想报考市级统筹志愿的考生,要关注招生校分配名额与区排名。除“特殊说明”栏中对住宿有特别说明的学校外,考生被指标分配批次学校录取后可申请住宿。
从往年情况看,在校内排名较高的考生才有机会以校额到校方式升学。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中招办副主任顾庆波提醒,考生填报校额到校志愿,要本着不过低填报的原则,因为后期还有统一招生录取,考生可在统一招生录取中再填报一些更优质的学校,从而有机会被更理想的学校录取。
路径6:统一招生
统一招生涵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五年制高职、普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等多种招生类型。这种多元的选拔“赛道”既保障了常规升学通道的稳定性,更为有不同兴趣特长和发展规划的考生提供了适配其个性化需求的升学选择。
普通高中是多数考生和家长的选择。考生想要进入普通高中,可根据报考资格,参考成绩及其排名、招生计划等因素,把自己喜欢、家长支持且有发展前景的学校作为优选目标。
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在统一招生批次录取,主要面向办学所在区招生。考生可在初中学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前参加相关学校组织的外语测试。
目前,本市多所高中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课程体系涵盖中美、中英、中加等多个国别方向,核心课程除对接 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Level(英国普通中等教育高级水平课程)、IB(国际文凭课程)等国际通用课程体系外,还融合了国内高中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等核心课程,实现中外课程优势互补。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校长郝智勇介绍,考生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可从思想认知、学业能力和性格特质三个维度综合考量,找到与自身适配的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考生的核心素养有清晰要求,其中,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国际视野、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必备条件。具体来说,一方面,考生要适应国家学历课程与中外融合课程的双重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文化认知与视野格局上有一定高度,既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认同感,又要以开放姿态面向全球发展,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与交流逻辑。除基础学费外,部分项目涉及的海外阶段学习、跨境交流活动等费用通常高于普通办学模式,考生和家长要结合家庭长期经济承受能力理性评估,避免经济压力影响学业节奏与就读体验。
此外,贯通培养项目、中职教育等也为参加统招批次招生的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考生和家长要多了解具体招生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等内容。同时,因为部分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特定要求,考生在报考职业院校时要结合中招体检结果。
记者手记:
学考,是无数青少年面临的第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升学路径的选择往往牵动着整个家庭的神经。幸而,传统的“唯分数论”和“唯普高论”正在被打破,一张具有更多渠道、更新载体的升学路径图正在缓缓展开。正在备考的家庭要理性看待考生的成绩与潜能,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眺望到最适合考生的那一条路。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宋 迪 苗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