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正:北师大走出的“铁道游击队政委”

发布时间:2017-05-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通讯员 张 蔚 李兰仙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听到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你一定不会陌生吧?自1956年电影《铁道游击队》放映,这首插曲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经久不息地流传了半个多世纪。这首歌展现的抗战中神勇无敌的铁道游击队,也早已通过银屏深入人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电影中主要角色的原型,就有北京师范大学走出的一位学生———文立正。

 

【“一二·九”运动:与同学们一起战斗】

  文立正,原名文立徵,字国遒,1911年4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的一个军官之家。从岳云中学高中毕业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辅仁大学录取,于1934年9月来到辅仁大学化学系报到。

  面对当时山河破碎的局面,文立正忧心忡忡。和那个时代其他的有识之士一样,他年轻的心在思索:谁能拯救中国?抗日的前途在哪里?

  1935年5月4日,文立正和好友参加了辅仁大学进步学生组织的纪念“五四”运动大会。听了学生领袖的演说,他和同学们振臂高呼:“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11月18日,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抗日救国运动。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刘定乾等共产党人的指挥下,文立正和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学生涌上街头,在天桥和前门火车站分别与市民和学生会合。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群情激奋。文立正举着旗子、喊着口号,走在辅仁大学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当游行队伍受到军警阻拦和驱赶时,文立正和同学们迎着木棍和皮鞭,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很快把军警冲开。警察又改用水龙头。冰冷的水流喷射在学生身上,大家浑身湿透,一些女同学被强大的水流冲得东倒西歪,站不住脚。文立正就和大家手挽着手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当天辅仁大学有不少同学负了伤,文立正也鼻青脸肿,一身整齐的学生装被撕破。晚上,文立正顾不上一天的寒冷、疲劳和伤痛,挥笔给亲友写信,详细叙述当天游行示威的经过和悲壮情景。

 

【投身抗战洪流:把思想工作做到敌伪据点】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对文立正的震动很大。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真心抗日的决心,决定跟着共产党抗日到底。自此,文立正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他认为:“国家和民族正遭受日寇的蹂躏,自己怎能安心在书斋里苦度时光。”再三考虑之后,文立正办理了退学手续,依依惜别了曾经魂牵梦绕的辅仁大学。

  随后,文立正通过努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战斗在抗日前线。后来,他被派到鲁南抱犊崮山区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1939年秋,国民政府以整编为借口,试图将文立正所在的部队调离抗日根据地进而吞并。文立正判断出此中有阴谋,在执行调离途中,粉碎了敌军吞并的阴谋。

  文立正担任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以后,更是大力发挥自己在学校积累的政治才干,扎扎实实在部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甚至把思想工作做到了敌伪据点。他采用“深夜上课”的办法,即夜晚让部队将敌伪据点包围起来,通过喊话对敌伪军进行教育。喊话中,他着重讲清抗日形势和前途,宣传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教育伪军放下武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不为日军卖命”,有效地动摇了伪军军心。

 

【举办青年训练班:深入浅出讲述抗战道理】

  1938年6月底,上级派文立正以政训处的名义,举办青年训练班,以便培养干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了尽快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文立正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述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讲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文立正讲课浅显易懂,富有哲理,使大家深受教育。有一次,文立正抱来一捆干柴,对大家说:“这是一捆干柴,现在每人一根,看谁最先能把它点燃起来。”大家都一一点着手中的干柴,可是只冒烟却烧不起来,有的点燃了又很快熄灭。文立正笑着说:“这叫独柴不着火。”紧接着,他叫大家将干柴集中放在灶膛里,干柴立刻熊熊燃烧起来。就这样,50余名热血青年加深了对团结抗日的认识,加深了对如何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解。

  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时,文立正始终坚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他见战士们文化程度低,就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给他们上文化课。他见战士们年轻活泼,就教他们唱简短易记的歌,让大家在歌声中接受教育。

 

【“飞虎队”政委:铸就铁道游击队传奇】

  1943年3月,文立正随同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检查支队工作,后被留下来代理鲁南军区独立支队兼所辖的铁道游击队政委。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在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的抗日武装,因为主要在铁路线上工作,也被称为八路军鲁南铁道队。300多人的铁道游击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截军列、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令敌伪闻风丧胆,被人们称为“飞虎队”。

  在文立正到任前,铁道游击队曾连续两次遭到敌人沉重打击,先后牺牲了好几位主力队员。战士们意志消沉。文立正耐心地做战士的思想工作,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形势,赶快从悲观和急躁的情绪中走出来。通过文立正的开导,战士们脸上的愁云消失了,又开始像往常一样地战斗、生活。

  在艰苦的环境中,文立正总是穿着一件褴褛的长袍,着一条补满各色补丁的裤子,戴一顶破毡帽头,套一双鲁南山区特有的铲鞋,束一条用布带子编成的腰带,两把短枪别在腰间,衣服口袋里装着写满工作情况的小本子。他还随身带着口琴,在战斗间隙,给老乡的孩子吹奏悠扬的旋律,教他们唱歌跳舞。

  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军部迁移到江苏盐城,通往盐城的通信路径急需打通并掩护,津浦铁路就成了关键节点,鲁南军区决定由铁道游击队担当这一路段的护送任务。文立正在护送干部过境、掩护秘密通道等重要工作上做到了万无一失。他对地方保甲长晓以大义,鼓励他们“明里为鬼子维持会长,暗里为共产党办实事,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为抗日工作出力”。从1942年到1944年,文立正和铁道游击队的历任领导带领这支队伍成功地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萧华、陈光、朱瑞等1000余名干部、领导人往返延安,从未出过一次差错,受到了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丁家堂惨案:头部中弹,倒在血泊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后,新四军要求津浦铁路沿线的一个日本连队投降时,这个连队的大队长声称只对“飞虎队”投降,只向文立正交武器。然而,此时的文立正已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实际上,1944年11月,中共鲁南区委任命文立正担任区委二地委委员、宣传部长。1945年春节前后,文立正到六区丁家堂村开展工作。2月22日正月初十,文立正给丁家堂的党员上课到夜里11点多,才回到住处休息。而此时,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将他的住处包围。文立正听到窗外响动,立刻警觉地喝问:“谁?”一排子弹从窗外射进来,击中文立正头部。当武工队将敌人击退后,这位风华正茂的铁血青年,热血已浸透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时年仅34岁。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