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考 不同专业考试方式不同
艺术类专业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以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
北京市艺术类专业考试包括全市统考、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和高校校考三种。拟参加校考的考生,必须参加相应科类的全市统考并取得本科合格成绩。 也就是说,统考成绩是报考校考的“入场券”。因此,考生第一要务是顺利通过全市统考。
2026年,北京市统一组织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6个艺术类专业的全市统考。目前,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录取的院校越来越多。2025年,100余所京内外院校艺术类专业在京招生采取“统考+高考成绩”综合录取的方式。这些院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
戏曲类专业实行省际联考,考试由相关高校组织实施。2025年,戏曲类本科专业招生高校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河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兰州文理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以及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经批准可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
此外,教育部《普通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8个专业和《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和专科专业目录》中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影视编导等16个专业,不再进行艺术类专业能力考试,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考什么 不同专业方向考试内容有异
北京市不同艺术类专业方向的统考内容差异很大。
例如,音乐类专业统考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两类。音乐类统考科目包括乐理、听写、视唱、器乐、声乐。
舞蹈类统考科目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表演、舞蹈即兴。舞蹈基本功主要考查考生的身体基本条件与素质,以及舞蹈基础训练的能力;舞蹈表演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综合艺术表现的能力;舞蹈即兴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素质与潜力。
表导演类统考有三个方向。其中,戏剧影视表演方向考试科目包括文学作品朗诵、自选曲目演唱、形体技能展现、命题即兴表演;服装表演方向考试科目包括形体形象观测、台步展示、才艺展示;戏剧影视导演方向考试科目包括文学作品朗诵、命题即兴表演、叙事性作品写作。
播音与主持类统考科目包括作品朗读、新闻播报、话题评述;美术与设计类统考科目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综合能力);书法类统考科目包括书法临摹、书法创作。
相对统考而言,校考是由各院校自主命题,不同院校的考查重点差异显著。例如中央美术学院2025年本科招生线上考试试题中,中国画、美术学类(造型艺术)、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考题是“窗里窗外”,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幅作品,旨在全面考查考生以窗的形式元素为主体建构画面的能力;设计学类(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设计学类(城市艺术设计)专业试题以《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中提到的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为基础材料和研究内容,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
戏曲联考不同专业方向考试科目也不同。以2025年为例,表演(京剧表演)、表演(昆曲表演)、表演(地方剧种表演-庐剧、越调、潮剧)等专业方向初试科目为表演基础,复试科目为剧目片段。而表演(戏曲形体)专业方向初试科目为基本功与毯子功,复试科目为把子功与身段功。
如何录 统考校考要求不一样
大部分艺术类专业安排在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招生。该批次分为A、B两个阶段,依次录取。艺术类A段设置1个志愿,不设置征集志愿。具有艺术类校考资格和使用戏曲类联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艺术类B段设置20个平行志愿,使用艺术类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段录取时,北京教育考试院按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将高考文化课成绩及专业成绩均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一次性全部提供给高校。其中实行艺术类校考的本科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艺术类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高校划定的校考成绩要求的基础上,依据考生志愿和校考成绩择优录取。有关校考高校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的原则,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实行戏曲类联考的本科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戏曲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戏曲类联考成绩合格基础上,招生高校依据考生志愿和联考成绩择优录取。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高考文化课成绩和艺术类统考成绩均合格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北京教育考试院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艺术类统考成绩合成的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
一些在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录取的高校,会对考生的专业成绩及高考文化课成绩有特殊要求。例如,中国戏曲学院2025年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曲舞台设计)、动画等专业虽然使用美术与设计类统考成绩进行录取,但要求考生统考成绩须达到本科合格线且总分不低于满分的75%。
中央美术学院2025年招生简章中明确,考生报考该校建筑学、艺术设计学等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相应科类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报考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相应科类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的95%。
此外,艺术史论、艺术管理等艺术类普通本科专业安排在本科普通批招生,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岳 阳)
■ 专家建议
客观定位 合理选择
朝阳区高招办主任 周 伟
高考生选择艺考这条路,需要综合考量、科学规划。艺考生选择院校时既有与普通高考生选择院校的共性原则,也有其独特的规律与要求。考生要早做规划,合理选择,在综合考虑问题时需要警惕六个误区。
早做规划 精准匹配
艺考生的院校选择是一项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决策,需要考生与家长及早规划。考生要根据自身专业实力与文化课水平合理选择目标院校。
考生选择院校的首要前提是要有充分的自我认知,并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文化课基础、未来职业规划等综合评估。
考生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需对目标院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院校层次与特色,了解专业实力与课程设置,实现精准匹配。
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校考成绩录取的特色艺术院校。报考此类院校的考生,须参加对应的艺术类统考且成绩合格,同时还要按招生高校要求参加校考并取得优异成绩。此类院校适合专业天赋显著、专业功底扎实、艺术素养突出的考生报考。
第二种是以统考成绩综合录取的院校。这些院校是艺考生的“主战场”,主要包括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依据综合分进行录取的众多艺术类院校及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类专业。这类院校本科艺术类专业录取依据是考生的综合分,即文化课成绩与统考专业课成绩按特定比例合成后,进行排序投档。这要求考生不仅统考成绩要合格并达到招生院校要求,文化课成绩也需具备一定竞争力。
因此,考生要结合本身专业实力、文化成绩水平,对自身职业规划及抗风险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理性选择主攻方向。在策略上,可先确保统考,再量力而行冲刺校考,形成科学的备考组合。
警惕六个常见认知误区
一些考生在选择艺考这条路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认知误区。考生要扭转这些观念。
误区一:统考不重要,校考才是关键。
此观点严重低估了省级统考的重要性。首先,根据招生政策,统考合格是考生参加校考的必备前提,统考失利将直接失去校考资格。其次,从招生规模看,2025年在京招生且组织校考的艺术类院校仅40所,而使用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数量远超于此。更重要的是,随着艺考改革的深化,许多顶尖艺术院校在校考初选环节已开始直接使用统考成绩进行筛选。
误区二:仅靠统考成绩考上的都是层次不高的大学。
这种看法与事实严重不符。人大、北师大、南开、北工大等“双一流”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都按统考成绩综合录取。这些院校综合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
误区三:校考院校报名越多,被录取机会越大。
事实上,校考并非“广种多收”。首先,各院校校考时间集中,可能存在冲突,导致考生无法全部参加。其次,频繁跨省应考会大量挤占文化课复习时间,可能导致考生身心俱疲。最后,不同院校、专业的考试侧重点与形式差异巨大,盲目报考而缺乏针对性备考,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四:选择艺考,就可以忽视文化课学习。
文化课成绩在艺术类招生中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2025年,北京市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含舞蹈类、戏曲类)已达到普通本科线的75%。此外,部分高校在艺术类专业录取时还对文化课单科成绩、总分提出更高要求。若考生完全放弃文化课,即便专业成绩合格,也可能因文化课不达标而落榜。
误区五:短期突击培训,便可轻松“艺考上岸”。
艺术类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与浓厚兴趣作为支撑。短期应试培训或许能在技巧上带来一定提升,但难以弥补考生长期专业素养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许多高校规定艺术类专业录取后不得转至普通类专业。若仅凭短期突击考上艺术类专业,但缺乏真正的兴趣与潜力,考生将在后续学习中面临巨大挑战。
误区六:必须参加校外培训,才能通过艺术类考试。
校外培训并非艺考成功的唯一路径。北京市许多中学,特别是具有艺术特色的高中校或特色班,已构建起成熟的“专业+文化”一体化培养体系,其优势在于课程体系科学、师资保障有力、时间规划高效。对于考生而言,应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评估其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再考虑是否需额外补充。
明晰考查重点 专业与文化协同推进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 李 锐
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是艺考生报考最多的专业,也是院校招生最多的专业。那么,考生如何备考呢?
北京美术统考涵盖素描、色彩、综合能力三科,每科满分100分,总分300分。评分始终秉持“重基础、强素养、考转化”的核心导向,为考生能力考核划定清晰标准。
素描科目主要考查人物头像、石膏像。考生备考需扎实筑牢基本功,确保造型精准,素描关系明晰。结合近年考题可看出,考生还需熟练掌握人物头部解剖结构,具备较强的默画能力。
色彩科目命题范围涉及静物组合、风景等题材。考生应熟练掌握构图基本法则,从小幅色稿练习入手,提升色彩搭配能力,保持色调的统一性;强化各类质感的表现力,把握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的规律,注重画面节奏的整体把控。
综合能力科目依托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美术史素养与创作转化能力。考生需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研读,研读内容涵盖画面内容、构图方式、人物姿态及历史背景等方面,做到能结合经典艺术风格完成命题创作,熟练掌握多人物与场景搭配的画面表现方法。
与统考的统一标准不同,美术校考由各院校自主命题,不同院校的考查重点差异显著。考生需针对目标高校及专业的历年真题,开展专项训练。
中央美术学院2026年校考作出调整,如设计学类以统考成绩进行初筛,造型类初试创作改为速写科目等。这要求考生在统考阶段全力冲刺高分,同时强化素描、色彩与速写造型能力。清华美院设计类专业侧重考查设计与速写创意,往年曾出现以科技为主题设计日常用品等题型,考生需着重提升对抽象概念的视觉转化能力,加强设计草图练习。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考题设置素描、色彩、服装效果图设计等内容,考生备考需兼顾造型基础与服装相关专业能力,重点练习服装款式结构与面料表现技巧。
当前,需要考生参加校考的院校与专业数量逐步减少,统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考生在统考复习阶段需全力夯实基础,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填报招生院校时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统考成绩也是获取顶尖院校校考资格的关键前提。对于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的考生,校考复习阶段不宜报考过多院校,建议集中精力攻克2至3所目标院校,同时要合理分配时间,保障文化课学习不受影响,实现专业与文化的协同推进。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