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考生准备营养均衡的晚餐,专家建议——吃对胜过吃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胡 杰 李 奕
晚餐,作为一天中最后一顿正餐,不仅要帮考生补充每日能量消耗、修复机体,更要承担“减负收尾”的任务。这顿饭既要营养到位,又不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尤其在备考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阶段,一份科学搭配的晚餐,将成为考生健康的“隐形守护者”。
晚餐要避免“高能量暴发”
对高三考生而言,晚餐与早餐、午餐的功能定位截然不同。晚餐不追求“高能量暴发”,而应注重“平稳修复”。一顿合理的晚餐应当具备补充全天营养缺口、促进身体修复及稳定夜间代谢这三大功能。
不少家长在给考生安排晚餐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做法看似为孩子好,实则可能影响其消化功能和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学习状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误区:
1. 过于丰盛油腻。 一些家长爱子心切,习惯用大鱼大肉、煎炸烧烤或海鲜等食物给孩子“补身子”。然而,这类高蛋白、高脂肪的晚餐难以消化,会加重肠胃在夜间的负担,容易导致孩子入睡困难,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2. 吃得过晚或过快。 有些孩子因为晚自习等原因,很晚才吃晚餐,或者进食匆忙。更有甚者,在睡前两小时才吃晚餐,导致食物没有足够时间消化,极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
3. 完全不吃主食。 部分考生为控制体重会在晚餐时放弃主食,但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完全不吃可能导致夜间血糖过低。低血糖状态不仅会引发身体警觉,还会降低褪黑素分泌,反而更不利于入睡。
4. 以水果代替正餐。 这种看似“健康清淡”的方式其实大有问题。水果虽然富含维生素,但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无法满足考生夜间身体修复和代谢的能量需求。这样的晚餐非常不抗饿,容易导致考生因饥饿在夜间醒来。
综上所述,一顿安排科学的晚餐对于考生的健康和学习至关重要,家长应尽量避免以上误区,力求做到清淡均衡、定时定量。
理想晚餐做到“五低一高”
理想的晚餐应遵循“五低一高”原则:低油、低盐、低糖、低刺激、低负担,高营养密度。具体来说,主食要选“慢”不选“快”。制作晚餐时,家长可优选低GI值的杂粮主食,如糙米、燕麦、藜麦、玉米、紫薯等,它们能缓慢释放能量,帮考生维持血糖稳定,避免夜间饥饿。此外,我们建议晚餐主食量控制在午餐的2/3左右。蛋白质要选“优”不选“多”。应以易消化、高生物价的食材为主,如鱼类、豆腐、鸡蛋、鸡胸肉等,避免红肉、油炸肉类,减少代谢负担。蔬菜要选“多”不选“少”。晚餐是考生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黄金时段,我们建议至少搭配两种颜色的蔬菜,如绿叶菜、瓜类、菌菇类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烹饪方式要选“轻”不选“重”。家长要多采用蒸、煮、炖、焯、凉拌等烹饪方式,调味宜清淡。晚餐不仅影响消化,更直接关系到睡眠质量。进食时间要选“早”不选“晚”。家长要提醒在校上晚自习的孩子尽量在自习前吃完晚餐;如孩子回家吃饭,家长则要提示其最晚不迟于睡前3小时进食,且进食速度宜慢,细嚼慢咽能减轻胃肠负担。
秋冬之交,晚餐宜“润”宜“暖”
秋末冬初,天气由凉转寒,空气也日趋干燥。家长在为孩子准备晚餐时,应注重“润燥安神、温和养胃”的饮食原则。
在食材选择上,家长可顺应时节特点做出以下调整。
◆润燥安神:多选用银耳、百合、莲子等适合用来煮汤或粥的食材,有助于孩子缓解秋燥,安抚情绪。
◆健脾养胃:山药、南瓜等食物温和易消化,能呵护孩子敏感的脾胃。
◆清热润肺:梨、荸荠等是此时节的佳品,可炖汤或蒸食,能有效清热润燥。
◆营养补充:适量加入深海鱼、核桃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大脑神经的健康。
晚餐不仅是一天能量补充的“收官之战”,更是为考生身体按下“慢放键”的修复时刻。一份温和、均衡、适时的晚餐,既能帮助考生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还能为他们提供温和而有效的营养支持。
晚餐食谱搭配推荐
温和养胃助睡眠
小米山药粥、清蒸鲈鱼、蒜蓉菠菜、香蕉半根
★搭配思路:小米、山药健脾安神,鲈鱼易消化,菠菜补铁,香蕉助眠。
★制作关键:粥宜稀软,鱼宜清淡,蔬菜清炒,香蕉勿冰。
均衡营养稳血糖
糙米饭半碗、番茄豆腐蛋花汤、凉拌黄瓜木耳、温牛奶一杯
★搭配思路:糙米稳血糖,豆腐补充植物蛋白,黄瓜木耳清肠,牛奶助眠。
★制作关键:米饭不过量,汤品清淡,牛奶温热。
润燥补脑减负担
藜麦鸡肉炒饭(少油)、冬瓜虾仁汤、蒸梨(无糖)
★搭配思路:藜麦高蛋白低GI,冬瓜利水,梨润肺。
★制作关键:炒饭控制油量,虾仁清淡,梨蒸软食用。
素食优选易消化
南瓜燕麦粥、香菇青菜、芝麻拌豆腐、苹果片
★搭配思路:南瓜、燕麦暖胃,香菇提鲜,豆腐易消化,苹果助消化。
★制作关键:粥品绵密,蔬菜少油,豆腐不过凉。
■开卷有益
备考阶段,考生如同在迷雾中前行,既要背负知识积累的重任,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本期,由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雪老师为大家推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与纪录片《人生七年》(英国版)。希望这两部作品能成为考生短暂休憩时的灯塔,助你拓宽视野、坚定内心,明白当下的每一分拼搏,都是在为未来的人生铺路。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以教育为翼,挣脱局限飞向理想之山
书籍简介
本书是塔拉·韦斯特弗创作的自传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家庭与自我觉醒的震撼故事。塔拉成长于一个极端保守的摩门教家庭。17岁前,她从未踏入教室,每日在父亲的废料场从事危险劳作。在闭塞的环境中,她忍受着父亲的偏执与一位兄长的暴力,却因另一位哥哥的鼓励开始自学。最终,她凭借顽强的毅力,考入大学,最终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实现人生的彻底蜕变。
推介理由
对高三考生而言,塔拉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精神共鸣。备考之路充满未知与压力,正如塔拉在自学中一次次面对知识的壁垒与外界的否定。她的经历传递出这样的信念: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内在力量的觉醒,是冲破束缚、走向自由的翅膀。 我希望书中所述 “每一次坚持,都是在为自己选择人生” 的信念,能让考生明白: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你通过努力掌控未来的机会。在紧张的复习间隙阅读本书,能让考生从塔拉的身上汲取勇气,坚定信念——无论起点如何,过程有多艰难,只要不放弃飞翔的愿望,你终能飞往属于自己的那座理想之山。
《人生七年》(英国版)
于时光轨迹中,看见努力的长远意义
影片简介
《人生七年》是英国BBC出品的一部里程碑式纪录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自1964年开始,以“每七年一个周期”的频率,追踪记录14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影片以平实的镜头,真实展现了他们从7岁天真孩童到花甲之年的成长、求学、事业与家庭变化,被誉为“一部用影像写就的普通人生命史诗”。
推荐理由
这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纪录片,其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审视人生的长远视角,让考生看清 “当下努力的长远意义”。它生动揭示出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影片中,来自偏远乡村的尼克凭借对科学的热爱考入牛津大学物理系,最终成为大学教授;而出身贫困,未能踏入名校的林恩则通过持续努力,改善了自身与家庭的境遇。他们的故事深刻印证:高考并非终点,而是人生长期奋斗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你当下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自己的未来积蓄能量。备考时的你难免因成绩波动而焦虑,希望纪录片中 “持续努力就能突破局限” 的一个个真实故事让你坚信,自己脚踏实地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