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加持+全球名校跳板  港校招生为何吸引内地考生?

发布时间:2025-10-29 期号: 1868期

  近期,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高校陆续发布2026年在内地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港校如何招生,报考条件有哪些,培养特色是什么,就业发展如何,哪些考生适合赴港求学?

  

  招生:  招生计划增加  报考有成绩要求

  近年来,香港高校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香港科技大学通过高考录取300余名内地学生,比2024年录取人数增长20%。香港恒生大学2025年在北京录取27名考生,比2024年增长接近一倍。最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施政报告也提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大公立院校本科招生的非本地生录取名额上限将从40%提升至50%,计划于2026—2027学年起实施。可见,港校为内地考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报考机会。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在内地招生,各校均有各自的特色专业。例如,香港大学开设有50余项本科专业,覆盖超过100个学科领域。在最新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港大的牙科学、法律、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 15 个优势学科进入全球前 20 强。香港城市大学的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位列世界前50名。香港科技大学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位列大中华区第1位(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5),该校计算机科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统计与运筹学等多个学科均稳居全球前30位。港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刘梦琳介绍,从2025年报考数据看,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及工程、计算机工程、电子及计算机工程、量化金融、数据分析和生物科技等专业深受考生青睐。

  这些港校如何招生呢?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分为统招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自2026年起,在京招生的香港高校除香港中文大学实行统招外,其他学校均实行自主招生。在京实行自主招生的香港高校,招生工作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开始前进行。凡被香港地区自主招生院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

  考生报考在内地自主招生的港校要先在线上报名系统提交入学申请,然后要参加相关学校组织安排的面试,最后获得录取结果并确认是否就读。在提交申请时,考生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学历证明、推荐信及个人陈述等,部分港校的个别专业还会额外要求考生提供相关作品集。

  在报考条件上,大部分港校都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英语单科成绩提出要求。例如,香港教育大学在2026年招生简章中提到,总分(不含加分)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以及高考英语分数达到120分或以上(满分为150分)的考生可以报考。参照2025年录取要求,香港都会大学要求申请人高考总分须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以上,且高考英语单科须达 100 分或以上(满分为 150分)。该校个别课程设有入学面试,申请人须通过有关入学面试。香港都会大学署理中国内地及国际事务处总监李逸璋表示,香港是一个“两文三语”的城市,英语在香港社会尤为重要。不仅大学课程大部分采用英文授课,后续学生攻读研究生以及在港实习和留港工作也需要用到英语。因此,考生一定要着重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培养:  融合书院制、导师制优势构建国际化教育体系

  港校的国际化培养特色备受考生及家长关注。各校对本科生的培养路径各有侧重,香港恒生大学教务处高级经理吴天恩介绍,学校秉持“博雅+专业”的教育模式,以优质教学和全方位发展来培养学生。在学制与教学上,学校推行小班教学(师生比约1∶20.6),并配以个人辅导老师制度,确保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学业与生活关怀。该校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师资兼具深厚学术背景与业界实践经验,能帮助学生掌握前沿的行业知识与技能。

  除课堂学习外,香港恒生大学建有完善的住宿书院体系,如赛马会住宿书院、元舍堂等,为学生提供课堂外的研习、交流与自我发展的平台。对于国际项目,香港恒生大学重视学生的全球实践体验。该校与超过120所内地和海外知名院校合作,提供丰富的学期交流及寒暑假短期访学项目。同时,该校每年提供超过1500个遍布全球的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香港恒生大学通过整合优质教学、书院生活、英语环境与国际资源,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成长平台。

  香港岭南大学在本科阶段为学生提供综合均衡的课程,内容包括通识教育和跨学科课程。如今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岭南大学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为本科生的必修科。该校超70%的教学人员具有国际经验或背景。为紧密师生关系,学校推行小班教学,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学术导师。学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校本科生平均每班为21人。在国际化培养方面,该校与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的270余所伙伴院校合作,所有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均可参加海外实习、国际服务研习及创业课程活动等交流计划。

  香港大学收生及国际生交流事务总监严志坚表示,港大注重学生能力和视野的培养。港大提供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在计算机、人工智能、医学、法律、金融等多个领域推行专业导向的本科课程,帮助学生成为具备专业认证的“专才”,毕业后能进入相应行业工作。同时,每个港大本科生都需要进行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院选择第二主修及辅修。这种交叉学科的培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成为具备复合知识背景和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全才”。港大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交流及实习机会,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学子和教研人才。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大学的交换机会,前往全球超过430所院校进行深造。

  

  出路:  留港工作有政策  出国留学有优势

  学生在毕业后会面临就业和深造两条路径的选择,而香港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这两方面均有诸多优势。

  自2008年开始,香港开始实施IANG签证,即“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该政策旨在鼓励在港完成全日制课程并获得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官方网站显示,毕业生在毕业日期(即毕业证书所载日期)起计的6个月内向入境处递交在港就业申请,且符合一般的入境规定,便可留港24个月。如连续在港居7年,可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这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就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除了政策优势,香港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金融、贸易、科技、医疗等行业在香港快速发展,许多跨国企业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或分公司,毕业生就业选择多,发展前景广。

  香港科技大学在2025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 24 位,该校选择就业的内地毕业生多受聘于摩根士丹利、高盛、谷歌、腾讯、中金、汇丰银行等知名企业。此外,香港都会大学还鼓励本校毕业生留校工作。该校近年推出了毕业生见习计划 (Graduate Trainee Programme),学生本科毕业并成功入选后可以直接留校工作。

  如果学生选择留港工作,在薪资方面非常可观。据香港教资会最新发布的2023/24学年就业调查显示,2024年香港八所公立大学的学士学位毕业生平均年薪升至32.9万港元,创历史新高。

  如果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那么在香港高校就读的经历会对申请香港本地高校或国外高校研究生大有帮助。香港高校在本科阶段的主修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以此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及较佳的适应能力。香港恒大本科学生在毕业前要考取雅思总分6.0或以上的成绩才能毕业,学生可利用雅思成绩申请国外高校。同时,香港高校学术资源丰富,各校都聘任了数名海内外名校教研人员,并与多所本地、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助力学生提升全球化视野。

  香港大学设有本硕连读的课程,如计算与数据科学课程的科技菁英计划、工学学士与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联合课程和科研专才启导课程等,为有深造意向的学生提供更便捷、针对性更强的升学路径。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本科毕业生约七成选择继续深造,部分学生进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香港都会大学的学历在全球范围获得广泛认可,不少毕业生选择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6 年香港高校具体招生情况以院校公布为准。

  (北京考试报记者  胡梦蝶  岳 阳  邓 菡  邱乾谋)

  

  ■ 报考建议:

  报考港校要考虑四方面因素

  香港高校是内地高考生报考的一个选择,近年来也受到了北京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考生报考港校需要考虑职业发展规划、英语水平、个人综合能力以及家庭经济等因素。

  职业发展规划:港校直接沿用国际高等教育学术和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学分设置与海外名校无缝衔接,而且在全球排名中,港校长期稳居前列。本科生毕业后符合条件既可在香港本地就业,又可以本科就读经历为跳板,申请海外名校的研究生。所以,有留港计划或想出国深造的考生适合报考港校。

  英语科目水平:全英文教学是港校的特色,考生需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大部分港校录取都会参考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不少学校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20分及以上,个别高校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考生如果想获得奖学金或者学习热门专业,学校对其英语单科成绩的要求会更高。

  家庭经济能力:近年来,香港高校学费有所上涨,一般每年学费为10余万港币。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港校会设立奖学金,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比较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拿到奖学金。因此,考生和家长要慎重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

  个人综合能力:香港是国际化都市,与内地有一定的文化差异,且日常生活常用粤语和英语。报考港校的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挑战,接受香港的多元文化理念。港校比较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勇于挑战环境、跨文化适应能力强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的考生适合报考。

  (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秘书长、副研究员  芮 南)

  

  ■ 过来人谈

  在课程设置上,香港教育大学兼顾理论与实践,学生在掌握前沿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教授们耐心解答疑惑并提供个性化建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大的独特教学优势。

  在文化交流方面,教大给予了我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交换学习的机会。这段经历让我感到无比精彩和难忘,我不仅接触到了当地的本土文化,还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合作与交流,了解到许多前沿知识。那段时间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与科技的理解,也强化了我的专业技能。教大的教育模式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大校园里,多元文化的交融使我拥有了更广阔的专业视野。

  (香港教育大学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荣誉理学士  崔 棵)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