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记者日前从海军招飞办获悉,2026年海军招飞已启动。
2025年9月至10月,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要在“海军招飞”微信小程序或海军招飞网注册报名,下载打印《海军招收飞行学员报名表》,由所在学校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后,通过微信小程序拍照上传。
海军招飞初检预选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1月,采取实地设站检测和网上远程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安排将在微信小程序和海军招飞网发布。12月底前,考生可查询本人初检预选结果。
海军招飞全检定选时间为2026年3月至4月。海军招飞办将综合初检预选合格考生的文化水平测试成绩、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和学校预估高考成绩,择优遴选确定参加全检定选学生名单,组织他们上站进行体格检查、心理选拔和政治考核。
海军招飞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高考结束后,招生单位对全检定选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本省(自治区、市)特控线的学生,根据各省年度招飞计划,按照“高考成绩+飞行潜质检测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须将海军航空大学飞行技术(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填报在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报考其他批次院校。
普通高中毕业生飞行学员进入海军航空大学后,学校统一安排入学资格复审、政治考核复查和体格复查,并实行3个月考察期,合格者取得学籍、军籍。
海军招飞主要采取两种培养模式:一是军事高等教育模式。学生在海军航空大学进行全日制本科基础教育和教练机飞行训练,学校根据身体条件等因素,区分不同机种进行培养,毕业考核合格的学生,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并获得相应军衔,成为飞行军官。由于身体或技术等原因不适合继续学习飞行的学生,安排转入海军航空大学其他地面本科专业学习;二是军地联合培养模式。新生入校后,海军航空大学根据联合培养计划,综合学员高考成绩、飞行潜质成绩和体验飞行成绩情况,择优推荐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注册海军航空大学和相应地方高校“双学籍”。地方高校负责文化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教育,海军航空大学负责飞行专业理论及实践教育。毕业考核合格的考生,获得海军航空大学和相应地方高校具印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并获得相应军衔,成为飞行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