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刘淑一 李 奕
夏秋之交,暑热未消而秋燥渐起。对于正处在备考阶段的高三学子来说,这既是心理与学业的双重挑战期,也是身体代谢和消化系统容易受影响的时期。在备考这场持久战中,科学的营养供给是一个关键项。早餐作为一天能量与脑力的供给起点,是助力考生启动高效学习的“金钥匙”。一份科学搭配出来的早餐不仅能帮考生迅速唤醒身体机能,更能为整个上午的高强度学习保驾护航,维持全天专注度,稳定情绪波动。考爸考妈该如何打造这把“金钥匙”?我们为您支上几招。
早餐的重要性和常见误区
大脑虽然仅占体重的2%,却消耗了人体约20%的能量,其中主要来源是葡萄糖。夜间睡眠期,我们的血糖水平会逐渐下降,如果早晨没有及时补充,考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等情况。对高三生而言,早餐的意义远非简单的“果腹”。充足的能量能给考生大脑和身体提供持久的燃料,维持血糖稳定,有助于情绪的平稳,保障课堂听讲和自习内容的高效吸收。优质蛋白质(鸡蛋、牛奶、豆制品)、必需脂肪酸(DHA,如深海鱼、核桃)、B族维生素(全谷物)有助于合成神经递质、维护神经细胞膜完整性,其中富含色氨酸(牛奶、禽肉)的蛋白质还有助于考生减轻备考焦虑和烦躁。一顿温润可口的早餐能成为考生脾胃的守护者,尤其在湿热与干燥交替的夏秋之交,大家要避免因饮食不当引发的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影响全天状态。
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能帮助考生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但搭配不当会事倍功半。以下这些“雷区”家长要注意规避。比如早餐结构安排得过于简单(只给孩子准备一杯牛奶或一碗稀饭),看似清淡易消化,却缺乏复合碳水和足够的优质蛋白,吃完这一餐,血糖过快上升后又迅速下降,反而对孩子的专注力有影响;餐食太油腻,像油条、炸糕、煎饼加肉等,虽然能给人带来短暂的饱腹感,但消化负担过重,可能引发孩子的困倦和胃部不适。此外,早晨喝冰饮或吃冰镇水果,易刺激考生肠胃,引发腹泻或腹痛。
可见,一顿理想的早餐必须兼顾能量供给、营养均衡和肠胃适应性。
科学搭配早餐 要遵循这些原则
家长为考生搭配早餐要以温热为主,干稀搭配,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
主食要重稳。优选低升糖指数(低GI)的全谷物、杂粮(小米、燕麦、藜麦、全麦面包、玉米、紫薯或南瓜)。这类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平稳持久,能有效避免考生血糖大起大落,维持大脑稳定运转。
蛋白质要选优。鸡蛋、牛奶、酸奶、大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每餐尽量摄入1至2种,可帮考生延缓在午前出现的饥饿感。
蔬果要择鲜。蔬菜可以通过蔬菜包子、番茄炒蛋等形式融入早餐。另可选择葡萄、桃等应季水果,既能帮孩子解渴又清润。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帮孩子改善消化、调节免疫力。
坚果要控量。核桃、杏仁或腰果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考生提升记忆力和专注度,但进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考生的消化负担。
温度要适宜。夏秋交替期,要避免冷饮、冷食刺激考生脾胃,早餐以温热为佳,如温牛奶、常温水果、热粥等。
顺应时节 食材做到“三兼顾”
顺应夏末秋初的气候特点(余热未消,燥气渐生),家长为考生选择早餐食材应兼顾“清余热,防秋燥,健脾胃”这三点。首先,要以清淡、温润的食材为主,避免油腻厚重。其次,可以适量加入山药、红枣、莲子等食材,帮助孩子稳定脾胃功能。为了缓解暑热,家长可给孩子熬制绿豆粥、银耳汤,但需温热食用,切忌冰镇。最后,可适当选择常温的梨、西瓜或葡萄等应季水果,给孩子润燥清火,缓解口渴烦躁。
初秋早餐食谱推荐
温和启动 养胃为先
小米南瓜红枣粥、水煮蛋1个、温拌菠菜(少油盐)、葡萄(常温)
搭配思路:南瓜(当季)、红枣(温补)。
烹制关键:粥温热,菠菜焯水后温拌。
能量续航 稳血糖
牛奶燕麦碗(温热)、全麦鸡蛋蔬菜卷饼(饼:全麦饼皮微热。馅:炒蛋+焯熟胡萝卜丝+生菜叶)、苹果片(常温)
搭配思路:燕麦(低GI主食)、苹果(当季温性)。
烹制关键:牛奶温热,饼皮微热即可,蔬菜可提前焯熟。
激活脑力 DHA加持
藜麦鲜虾蔬菜粥(藜麦+大米+鲜虾仁丁+西蓝花碎)、芹菜丁拌核桃仁、桃子(常温)
搭配思路:藜麦(优质蛋白主食)、鲜虾(DHA来源)、核桃(健脑坚果)。
烹制关键:粥温热,虾仁易熟后放,坚果不过量,过敏人群谨慎添加。
润燥安神 清补兼顾
黄瓜拌鸡丝(水煮鸡胸撕细丝+黄瓜丝+芝麻酱+生抽)、百合莲子银耳羹、杂粮小花卷
搭配思路:百合、莲子(清心润肺)、银耳(滋阴)。
烹制关键:羹温热,芝麻酱既替代坚果防过敏又可提升口感。
活力均衡 便捷之选
西红柿鸡蛋龙须面(汤面)、焯拌秋葵(薄盐生抽/香油)、蓝莓(常温)
搭配思路:秋葵(当季护胃蔬菜)、蓝莓(护眼水果)。
烹制关键:汤面温热,秋葵焯熟去涩。